一般医院给病人作脑电图检查,都是将电极直接放在头皮上记录脑电信号,称为头皮脑电图。而现实里,由于头皮和颅骨是电的不良导体,脑电信号在经过时必然受到严重衰减,再加上发作时肌电活动的影响,头皮脑电图有时不能提供痫样放电起源的足够证据,即使借助BESA分析等先进的计算机处理手段,很多癫痫病人的致痫灶仍无法准确定位。
此种情况下,若开颅将电极直接置于脑表面或置入脑深部结构,即可不受头皮、颅骨、肌电和日常活动的干扰,清晰地显示脑电图的细微变化过程,灵敏度高。再结合视频技术记录到的临床发作表现,确定发作开始的时刻,可进一步鉴别原发和传导而来的异常放电,准确划定致痫灶的位置和范围。
完成这个任务后,在病人完全清醒的状况下,通过精密的设备巧妙地给这些电极施加对人脑无损伤的电流,刺激电极覆盖的脑组织,根据受试患者的意识、语言、肢体感觉、运动、视觉等功能的不同反应,推断致痫灶本身的脑功能、皮层重要功能区的位置,从而设计安全的手术切除方案。对功能区周边的致痫灶,可以放心切除;对位于重要功能区的致痫灶,无奈保留的同时,也可酌情行软脑膜下多处横纤维切开术,使相邻的神经细胞群不能联合起来放电,可降低临床发作的可能性,缓解病情。
与头皮脑电图相比,颅内电极脑电图的不足之处是患者必须忍受开颅手术放置电极的痛苦和风险(加上致痫灶切除术,患者需要先后接受至少两次开颅手术),而且颅内电极的覆盖范围有限,可能会漏过覆盖范围以外的痫样放电。因此,颅内电极脑电图不能取代头皮脑电图。对患者临床发作形式、影像学检查,特别是头皮脑电图资料的全面分析,可使颅内电极的埋置更具目的性和针对性,用较少的电极埋置达到定位的目的。
颅内电极埋置可导致颅内出血、脑水肿、脑脊液漏和感染等并发症,文献报道发生率在0.9%~4.3%。我们一直致力于改进手术方法,合理缩短监测时间,尽可能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迄今,在我们癫痫中心,还没有因电极埋置术本身导致死亡的先例。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