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消融颈、腰椎间盘髓核皱缩成形术Coblation Nucleoplasty――颈椎病和腰椎间盘源性腰痛的微创治疗
(一) 概述
1、微创 ,安全,高效的临床治疗手段。
2、作用部位:髓核
3、工作温度:<70℃
4、作用机制:低温等离子消融术是通过导电介质(盐)在电极周围形成的等离子体区内高度离子化了的粒子(图1)来粉碎组织内的有机分子的分子链,使分子与分子分离(图2),定点消融后热凝,使椎间盘内的主要成分--弹性纤维螺旋状结构重新收缩,从而使椎间盘组织体积缩小,由于电流不直接流经组织,组织发热极少。数据显示:表面组织温度保持在40-70℃。既确保胶原蛋白分子螺旋结构皱缩,又保持了细胞的活力,加之热渗透小,所以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组织的损伤都非常小。低温等离子手术系统近年来在国内外领域已经广泛应用,临床效果也非常好。 采用等离子汽化,皱缩髓核实时降低间盘内压力,有效解除突出髓核对椎间盘周围组织(神经根、动脉、脊髓等)的压迫目的,消除和缓解临床症状,同时最大限度保护纤维环。
5、手术穿刺技术简单:同于椎间盘造影术,局麻下完成,手术伤口不足1mm,手术时间短,每一椎间盘节段操作时间大约5分钟。
6、应用范围:颈、腰椎椎间盘突出(膨出)病例,颈椎病疗效尤其显著,立竿见影。
图1
图2
图3
一、颈椎适应人群:
1、肩颈部沉重、疼痛伴上肢根性酸胀、灼痛等症状经MRI证实相应间隙间盘突出的颈椎病患者。
2、伴有持续头疼、头晕、耳鸣、眩晕、失眠并已排除内科相关疾病者,由颈椎病引起的头晕、恶心、四肢麻木及乏力、颈肩痛者。
3、目前我科拓展治疗脊髓型颈椎病,效果良好,其中包括重度椎间盘突出的患者,手术结束后包括下肢症状得到即刻缓解,部分患者合并有单眼视物模糊亦得到改善,部分患者术后面部血运改善,脸部色素(斑)沉着减退,随访复查手部Hoffmann病理征转阴。
二、腰椎适应人群:
1、久坐或久站出现腰痛伴有臀部或下肢放散/射痛(与椎间盘压力有关的神经根刺激为主要症状)。
2、椎间盘造影阳性、椎间盘高度≥75%;
3、MRI诊断为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单侧椎间盘膨/突出与神经根有接触者效果最佳。
4、手术治疗后复发者。
三、临床优势:
操作简单、安全、微创、疗效佳、恢复快、局麻下进行。
四、结论:
针对众多椎间盘源性疼痛的患者,在纤维环破裂前适时采用等离子射频消融髓核成型术进行治疗,可有效解除神经压迫症状,阻止病情加重的倾向,显著减少此类病人今后进行开放式手术的可能,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如纤维环破裂突出则建议做微创开放手术,如经椎间孔椎管镜下髓核摘除)。由于该治疗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微创、损伤微小,有效率高的特点深受国内外专业人士的重视,从2001年临床应用以来,全球每年超过数万例患者采用该方法治疗无并发症发生,免受开放手术的痛苦,被誉为当今治疗椎间盘最安全可靠的微创手术。
五、经皮穿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与其它治疗方法的比较
(一)、与经皮抽吸术的对比
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髓核切吸术
穿刺孔道小(1.0毫米) 穿刺孔道3.0毫米以上
疗效确切 疗效不确切
损伤轻微 损伤较大
不破坏纤维环 纤维环损伤大
术后不须卧床 术后须卧床一周
穿刺孔道无渗血 穿刺孔道常有渗血
(二)、与激光治疗(PLDD)的对比
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激光治疗(PLDD)
局部温度低(40-70度) 局部温度高(300-600度)
损伤轻微 损伤较大
疼痛反应小 疼痛反应大
术后疼痛轻微不须卧床 术后不能早期活动
(三)、与胶原酶治疗的对比较
经皮穿刺等离子髓核成形术 胶原酶治疗
术中、后无明显疼痛 术后疼痛反应强烈
无明显并发症 易损伤神经根及硬脊膜
无过敏反应 有过敏反应发生
无作用产物存留 有作用产物存留
颈椎病例介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