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经发过一个关于宫颈糜烂和宫颈炎的 链接,但是咨询这个问题的朋友还是很多,有必要再介绍一下。
“宫颈糜烂”是一个“过时”的名词。国外的教科书已经废弃这一术语。在卫生部规划教材专供8年制及7年制临床专业专用的《妇产科学》教材中已经提到这个问题。但是国内的观念根深蒂固,还惯用这一名词。
什么是宫颈糜烂? 在宫颈的部位上,有两种不同类型的细胞:鳞状上皮细胞(靠近阴道内),柱状上皮细胞(靠近子宫方向)。两种上皮在外观上表现不同。柱状上皮细胞和鳞状上皮细胞是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在医学上被命名为“鳞柱交界区”,也是宫颈癌的好发区域。鳞柱交界区容易受雌激素的影响。在一些生理情况,比如青春期、妊娠期妇女,由于雌激素水平较高,柱状上皮外移,因此宫颈口就有类似“糜烂”的表现:宫颈外寇呈红色,细颗粒状。由于柱状上皮比较菲薄,其下的间质透出红色,故肉眼观似糜烂,并不是上皮脱落、溃疡的的真性糜烂。在绝经以后,雌激素水平下降,柱状上皮又开始退回内方,因此
“糜烂”也就看不见了。
所以,本质上上来说,所谓的宫颈糜烂,实际上是柱状上皮外翻,与雌激素水平高有关。
临床表现: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什么特殊的临床表现。有些人可能会有接触性出血的表现,但是只是宫颈的个体差异。个别人会白带增多,但是比较清澈。
如果有白带增多、发黄,有异味的情况,这些是宫颈炎症的表现,是在宫颈上出现感染了以后出现的症状,甚至可以出现血性白带或接触性出血。宫颈囊肿、息肉和肥大,也是宫颈慢性炎症的结果。
需要治疗吗?“宫颈糜烂”,其实是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进行任何的治疗。
宫颈糜烂不治疗会发展为癌症吗?
宫颈癌和宫颈糜烂没有必然的相关性。 宫颈癌的发生是和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的感染有关,有些HPV的所谓的高危型HPV,在宫颈鳞柱交界区持续感染的时候,容易发生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目前推荐21岁以后的女性应该每年进行一次宫颈刮片的检查。30岁以前,不主张查HPV,因为这个年龄免疫力较强,即使感染HPV,也容易自行清除。在30岁以后,可以联合HPV进行检查,如果连续3次HPV和宫颈刮片检查都阴性,可以间隔时间延长到3年一次检查,65岁以后可停止筛查。
宫颈糜烂对生育有影响吗?宫颈糜烂是生理现象,不会对生育造成影响。顺便提一下宫颈炎,如果宫颈炎局部分泌物比较多、粘稠,可影响精子穿过宫颈,无法与卵子会合,会导致不孕,这种情况引起吧不孕很容易治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