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的患者施行二尖瓣置换和左心房取血栓的同时,直视下应用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消除房颤。术后病人恢复快,均转为正常窦性心律,痊愈出院。一例病人已随访7个月,未用任何抗心律失常药物,房颤消失,一直为正常窦性心律,心功能良好,首次独立完成并获得成功的病例。
心房颤动(AF)在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逐年升高,据最新统计,60岁以上的老年人群中AF的发病率为10%,致死率仅次于心室颤动。总体死亡率较没有AF的患者高两倍。AF极易导致心房血栓,血栓脱落可导致脑、心、肾等重要脏器梗死。 AF患者的中风发生率较没有AF患者高5倍,在有心脏瓣膜病的患者中增高了7-20倍。是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重要原因。
慢性持续性AF药物治疗效果差,介入治疗成功率低且有频繁复发的可能,以往单纯的瓣膜手术不能消除房颤。传统的手术方法是在心房壁上做复杂的多处切口,切口多似“迷宫”故称为“迷宫手术”,虽可消除房颤,但手术复杂创伤大,现已较少采用。近年国外在心脏瓣膜病、冠心病手术的同时,应用射频消融代替传统的切口和缝合,简化了手术操作,降低了手术并发症,应用日趋广泛。但由于对AF的产生机制尚未明确,各家消融的范围、路径尚无统一标准,术后仍为AF或在短时间内复发AF的病例占30%左右,有的甚至发生更为严重的心律失常。因此限制了该手术在国内的应用。
心外科毕研文副主任在美国进修期间与著名的心脏电生理专家Dr.Clyne一起应用先进的导管球囊电极精确定位标测心房的电位变化,进行心脏瓣膜病AF产生机理和外科治疗的研究,证实在风湿性心瓣膜病并AF患者近75%的房颤异常折返起源于肺静脉开口处。在此基础上,对传统的迷宫手术路径进一步简化改进,射频消融重点对肺静脉开口进行完全隔离。这既增加了手术的准确性,又避免了盲目消融造成的心脏损伤,手术成功率明显提高。实践证明射频消融改良迷宫手术是心脏瓣膜病合并AF病人消除AF的安全、有效的方法。重视AF的治疗,广泛开展该手术,可明显提高心脏瓣膜病、冠心病病人术后的生活质量,减轻病人和社会治疗房颤的多方面的负担,具有重要的社会和经济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