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通过综合治疗,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命在不断延长,以前有的无法治疗的晚期肿瘤,经治疗仍能生存较长的时间,有的甚至可与正常人一样工作和生活。人们已认识到恶性肿瘤并非不治之症,通过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存质量。但恶性肿瘤毕竟是一种难治的疾病,患者常常存在心理压力,临床研究证明,心理因素在致病和治疗过程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尤其是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将直接影响其疗效和预后。因此,心理支持和治疗愈来愈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
一、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况
恶性肿瘤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和生命,给患者和家属、亲友都带来无穷的恐惧和忧虑。最新资料表明,恶性肿瘤的三分之一是可以治愈的,三分之一恶性肿瘤病人通过规范的综合治疗。可延长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还有三分之一恶性肿瘤的病人生存期很短,预后很差。
因此,人们甚至有些医务工作者,有必要正确认识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转归,避免谈癌色变。恶性肿瘤患者在不同的阶段心理变化有所不同,其心理变化不仅与肿瘤发生、发展有密切关系,而且与恶性肿瘤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有明显的相关性。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多由他们对恶性肿瘤的认识所决定。
大多数肿瘤患者对恶性肿瘤是恐惧的,害怕疼痛、害怕死亡、害怕残废,多数患者恶性肿瘤后会有一个心理变化的过程,一开始否认,疑惑,到不同的医院反复检查,企图推翻诊断,然后无奈接受,随之而来的是紧张、抑郁、恐惧、怨恨、悲伤。由于病人的社会、文化、经济和教育等各种因素的不同,使得恶性肿瘤患者对肿瘤的认识态度也不尽相同。
心理因素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中医古籍中记述,人的喜怒哀乐,七情六欲,无时不在活动和变化中,正如“郁怒伤肝,思虑伤脾,忧思郁结,所愿不近,脾气受阻,肝气横逆,致使经络瘀阻,积聚成块。”又如“暴怒、气滞、气结生痰,痰气博结,阻于食道,日久发病。”
临床中常见到肝癌、乳腺癌等患者多有生活坎坷,不幸遭遇等经历。人生活在世界上,就有喜怒忧思悲惊恐的七情变化,经过长期抑郁、压制悲伤等心理因素对疾病的发生是一种促进剂,而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调整心理内平衡,是防范疾病发生的基本条件之一。
人们的情绪及心理状态,影响着疾病的转归。如果一个人长期处于孤僻、急躁易怒、忧悲等不良精神状态,机体的免疫力会下降,一旦有致癌因素就会因起恶性肿瘤的发生。恶性肿瘤又反过来影响人的心理和精神,形成恶性循环。有资料统计,食管癌中急躁、暴怒、抑郁占69%,患恶性肿瘤以前有重大不幸或强烈刺激者占75%。七情变化,可引起高级神经活动,内分泌及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失调,导致预防恶性肿瘤的能力下降,病情可迅速恶化。
(一)帮助患者调整心理平衡
中医认为,百病皆生于气。这里指的气包括自然界中的大气及人体中的各种气。“身心统一,治神为先”,首先要了解患者的各种心理变化,积极疏导病人走出心理阴影,减轻苦闷心情,帮助患者调整心理平衡。恶性肿瘤虽难治,但不等于不治。
大多数患者确诊时,已是中晚期,给患者形成很大的压力,使其认为得了恶性肿瘤,就等于判了死刑,患者产生恐惧心理,家庭、事业、子女等一系列问题,使患者产生及其复杂的心情,造成精神的萎靡,病情可进一步加重。
医生应富有同情心,从多方面引导患者,以自己饱满的情绪来感染患者,用语言和行动影响其内心活动,使其感受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以及生活的美好,从思想上改变对恶性肿瘤的错误观念,鼓起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将消极心理转化为积极心理状态,达到和保持心理平衡,从而维护个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增强机体应激能力,提高免疫力。中医说的“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就是这个道理。
(二)帮助患者认识生命价值及生存的必要
大多数恶性肿瘤患者渴望了解自已的病情,以确定自已的人生旅途还有多久,能否承受来自个方面的打击,有些患者出于对家庭的责任和生存质量的考虑,不堪忍受疾病的折磨或治疗带来的痛苦,或不愿动用家中有限的积蓄,而试图放弃治疗。
这时,医务人员应帮助病人正确认识疾病,认识到自已的生命价值,认识到他们的存在对社会作出的贡献,会给家庭和亲友带来幸福,认识到新的药物不断研制,治疗方案不断改进、完善,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治愈恶性肿瘤或延长生命。帮助他们减轻痛苦和治疗带来的不适,积极配合治疗,从而选择正确诊治途径来战胜恶性肿瘤。
三、语言治疗
确诊为恶性肿瘤后,要不要把实情告知病人,应根据病人的年龄、性格、文化程度、心理素质等情况决定。对经过治疗可有良好疗效的早期癌症患者,可告知详情。对晚期肿瘤病人,需考虑其精神状态,能否承受打击,选择适当的时机,以病人能接受的方式告知。对恶性肿瘤患者隐瞒病情的程度需在分析利弊的同时,根据具体情况而定。实际上大多数患者有了一些思想准备或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调整后,都能逐渐接受患恶性肿瘤的事实,求生的欲望使得他们积极配合治疗与康复。
对性格开朗的患者,可以把病情及治疗方法,全面、科学地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及预后如实告之,以求得患者在治疗上与医生配合,《灵书师传》说“告之以其败,语之以其善,导之以其便,开之以其苦,虽有无道之人,恶有可不听乎”其意思是,话不说不明,理不讲不通。
语言是心理治疗的工具,作为医生应善于运用语言工具,解除患者的疑虑,使其处于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对性格内向的患者,应主动和其交谈,举例说明精神因素与治疗的关系,解除忧虑,树立信心,这种心理治疗是药物无法代替的。
对各种治疗的必要性及可能出现的副作用,认真做好解释工作,通过语言、表情、行为、暗示等,使得患者感到医生是可以信任的,诊断是正确的,治疗是有效的,战胜疾病是可能的。这样可减少患者的焦虑和恐惧心理,使病人获得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达到心理上稳定,对治疗起到积极作用。反之,若心理的安全需要未能得到满足,患者感觉生活无保障,造成心理危机,对治疗极为不利。
四、创造一个有利于患者治疗的安全氛围
肿瘤病人住院不但需要一个清净、舒适、空气流畅、阳光充足的病房环境,还需要一个和谐、温暖、友爱的家庭气氛,更需要一个社会大环境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尊重和理解。生存是恶性肿瘤患者最强烈的要求,他们希望医务人员有精湛的医术,尽心尽职,自已能得到正确的治疗,以保障生命安全。
所以医护工作者应待人热情稳重,工作负责,以良好的形象,使患者处与一个轻松、充满信心的氛围中,主动向患者介绍有关恶性肿瘤的常识和成功病例,纠正一旦患了恶性肿瘤,就等于患了不治之症的社会偏见。对患者的合理的要求尽量满足,使其得到心理平衡,主动配合治疗。
总之,在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的同时,不能一味的强调疗效标准,而忽视患者的心理因素,作为医护工作者,应了解病人的心理状况,积极给予心理支持疗法,配合其他治疗,可以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会给恶性肿瘤患者带来益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