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疡性结肠炎
【 病史采集 】
病史的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里急后重、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述发病、复发及加重的诱因、既往的诊疗过程。济南市中医医院肛肠科孟泳
【 物理检查 】
要注意腹膜刺激征及关节、眼、口腔、肝、脾等肠外表现。
【 辅助检查 】
1.常规检查血、尿、粪及肝、胆、脾等B超。
2.大便培养连续三次,大便中找阿米巴。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检查。
【 诊断要点 】
1.临床表现:有持续性或反复发作性粘液血便、腹痛伴不同程度的全身症状。既往史及体检中要注意关节、眼、口腔、肝胆等肠道外表现。
2.肠镜所见:
(1) 粘膜有充血、水肿、多发性浅表溃疡。病变大多以直肠开始,呈弥漫性分布。
(2) 粘膜粗糙呈颗粒状、脆、易出血,或附有脓性分泌物。
(3) 可见假息肉,环形皱襞变钝或消失。
3.粘膜活检:呈炎症性反应,同时常可见糜烂、隐窝脓肿、腺体排列异常及上皮变化。
4.钡灌肠所见:
(1) 粘膜粗乱及/或有细颗粒变化。
(2) 多发性溃疡或有假息肉。
(3) 肠管狭窄、缩短、结肠袋消失可呈管状。
5. 在排除菌痢、阿米巴肠炎、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克隆氏病、放射性肠炎的基础上,可按下列条件诊断:
(1) 根据临床及肠镜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及/或粘膜活检可以诊断本病。
(2) 根据临床及钡灌肠所见三项中之一项可以诊断本病。
(3) 临床症状不典型而有典型肠镜所见或钡灌肠所见者可以诊断本病。
(4) 一个完整的诊断应包括临床表现、严重程度、病变范围及病变分期。
【 鉴别诊断 】
1.慢性细菌性痢疾、慢性阿米巴痢疾、慢性血吸虫病、肠结核、真菌性肠炎。
2.结肠癌、克隆病、过敏性肠炎、缺血性肠炎、放射性肠炎等。
【 治疗原则 】
1.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分期而采用不同的方案。
2.内科治疗:
(1) 一般治疗:暴发型及急性发作期病人应卧床休息,可适当镇静并禁食数日,其它类型的病人可予易消化、少纤维营养丰富的食物,避免食用乳制品。注意控制使用解痉药。
(2) 抗炎药物:柳氮磺胺吡啶及5-氨基水杨酸。
(3) 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主要应用于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及严重病例。
(4) 免疫抑制剂:在应用抗炎药或激素无效的病人可改用或加用其它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等。
3.外科治疗:
手术指征:
(1) 肠穿孔或濒临穿孔。
(2) 大量或反复出血。
(3) 肠狭窄并发肠梗阻。
(4) 癌变或多发性息肉。
(5) 中毒性巨结肠内科治疗无效。
(6) 结肠周围脓肿或瘘管形成。
(7) 长期内科治疗无效,影响儿童发育。
【 疗效标准 】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钡灌肠及肠镜检查所见病变消失或仅留有瘢痕等而无活动性溃疡。
2.缓解: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但肠镜、钡灌肠仍见肠粘膜病变有充血及其它轻度炎症活动病变。
3.无效:经治疗临床症状及体征无好转甚至加重,钡灌肠及肠镜检查所见与治疗前无好转甚至加重。
【 出院标准 】
达到治愈或缓解者可出院。
克 隆 病
【 病史采集 】
病史内容主要包括腹泻、腹痛、便血、发热、消瘦、贫血及其它相关症状,同时要描写病史发生、发展及诊疗过程。
【 物理检查 】
注意腹部体征及肠外表现。
【 辅助检查 】
1.除常规检查外主要是粪便的检查,如粪便培养等。
2.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3.钡灌肠。
【 诊断要点 】
确诊本病:
1.以下⑴、⑵、⑶+⑷或⑸或⑹之一。
2.以下⑷+⑴、⑵、⑶之二项。
(1) 非连续性或区域性肠道病变。
(2) 肠道呈铺路石样表现或纵行溃疡。
(3) 肠道肿块或狭窄。
(4) 非干酪样肉芽肿。
(5) 裂沟或瘘管。
(6) 肛周病变。
3.均须排除其它肠道疾病。
【 鉴别诊断 】
1.小肠克隆病需与急性阑尾炎、小肠淋巴瘤、肠结核、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等鉴别。
2.结肠克隆病需与溃疡性结肠炎、阿米巴疾病、缺血性肠炎、结肠癌等鉴别。
【 治疗原则 】
1.一般治疗 休息,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少渣、易消化、富营养饮食,忌浓茶、酒、咖啡等,注意水电解质平衡。
2.内科治疗:
(1) 抗菌药:柳氮磺胺吡啶及5-氨基水杨酸。
(2) 肾上腺皮质激素及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3) 免疫抑制剂:抗菌药和肾上腺皮质激素无效时,可试用免疫抑制剂如硫唑嘌呤。
3.外科治疗:
手术适应证:
(1) 药物治疗无效;
(2) 肠梗阻;
(3) 影响生长发育;
(4) 肠瘘;
(5) 反复出血;
(6) 中毒性巨结肠;
(7) 癌变;
(8) 肠穿孔;
(9) 肛瘘和肛周脓肿;
(10)有严重全身并发症。
【 疗效标准 】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肠镜及钡灌肠显示肠道瘢痕形成或病变消失。
2.缓解:症状、体征消失,但肠道病变仍未完全愈合。
【 出院标准 】
达到治愈或缓解标准者可出院。
肠 结 核
【 病史采集 】
病史中主要描述腹痛、大便习惯改变,腹块及全身中毒症状,尤其要注意既往有无肠外结核病史。
【 物理检查 】
主要注意腹部体征、浅表淋巴结等体征。
【 辅助检查 】
1.血沉、胸片,大便常规及培养、找抗酸杆菌等。
2.结核菌素试验。
3.肠镜及肠粘膜活检。
4.钡灌肠或钡餐。
【 诊断要点 】
1.原有肠外结核病史。
2.腹痛、腹泻、便秘、发热、盗汗等。
3.腹部体征有右下腹压痛、肿块或肠梗阻。
4.典型的X线征象。
5.肠镜征象。
6.必须排除其它肠道疾病。
【 鉴别诊断 】
主要与克隆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癌、阿米巴肠病、慢性血吸虫病、慢性阑尾炎、淋巴瘤等鉴别。
【 治疗原则 】
1.休息,营养;
2.抗结核治疗;(详参“肺结核”一章)
3.对症治疗:如水、电解质平衡等;
4.手术治疗:
适用于:
(1) 肠梗阻;
(2) 肠穿孔;
(3) 大出血。
【 疗效标准 】
1.治愈:症状、体征消失,肠镜显示原有病变已瘢痕化。
2.缓解:症状、体征大部分消失或完全消失,肠镜显示病变溃疡有愈合趋势。
【 出院标准 】
达到治愈或缓解者可出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