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这样的中老年人,他们总感觉全身上下,不是这里痛就是那里痛,但到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是什么病。
的确如此,尤其在风湿病专科门诊中,这种情况的中老年病人很常见。他们早上醒来全身酸痛,肌肉关节僵痛难忍,但往往又难以指出具体某个关节痛,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开始痛,主要是颈项部、肩背至上臂部、骨盆周围至大腿部的酸痛,起床后活动活动,反而没有那么痛。
怀疑是类风湿关节炎?或骨质疏松?或其他什么风湿病?但照过X线,查过类风湿因子等,都没有发现异常。经过详细的询问病史及做有关检查,也排除了类风湿关节炎、抗核抗体相关结缔组织病、肿瘤和慢性感染(尤其结核),接着排除骨质疏松、骨关节炎。化验似乎做遍了,只有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有相当这样的患者最后被诊断为风湿性多肌痛。
那么风湿性多肌痛究竟是什么病呢?
风湿性多肌痛在国外非常常见,在西方国家属于常见病。但在国内,不仅普通老百姓对它不大认识,就连临床医生也多认识不足,其实在中国的老年人群中患病人数不少,最近10多年中国的风湿免疫科医生才开始注意风湿性多肌痛,而其他专科的医生对这个病还是陌生。
风湿性多肌痛,由于临床症状的非特异性,又缺乏有诊断意义的实验室检查指标,它的症状常被临床解释为骨质疏松症或“老年风湿痛”,很多病人甚至被延误诊断多年,在痛苦中煎熬,直到逐渐的体能衰退,不能走路和生活自理,最后卧床不起而走完人生的道路,被解释为“老死了”。
若是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多数不需住院,只需坚持在门诊用药,症状改善非常明显。治疗除了减轻痛苦,更重要的是防止该病导致的“逐渐机体衰退而老死”,从而延长老人寿命。
风湿性多肌痛主要发生在60岁以上老年,少数50多岁起病,年龄愈大患病率愈高,平均年龄为70岁,女性占多数,男女比例为1∶2~4。
目前,风湿性多肌痛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还不清楚。其病因可能是多因素的,在内在因素和环境共同作用下,通过免疫机制导致免疫性炎症。所以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反映身体炎症反应的血沉和C反应蛋白增高。
患者常常主诉较多,全身酸痛不适,多以颈项部和肩背部症状开始,然后发展到四肢近端、颈、胸、臀等部位,有时远端肌群以及关节亦可受累,直接影响患者的生活。僵痛以晨间或久坐休息之后再起步活动时明显。晨僵可以表现为晚间上床时尚可,早上醒来就全身酸痛僵硬难忍,晨僵时间轻则半小时,重则数小时,甚至整天都不缓解。
肌无力以骨盆带肌和大腿开始,逐渐发展到全身肌无力。严重者日常活动受限,梳头、刮面、穿衣、下蹲、上下楼梯都有困难,甚至床上翻身和坐起都出现困难,并且可能出现肌肉萎缩而进一步加重肌肉无力现象。部分病人可以呈波动性的缓解与复发交替。
风湿性多肌痛患者虽然主诉很多,症状很重,但查体却很少有与此相关的阳性体征,呈现典型的症状与体征不相符的状况。实验室检查也只有非特异性的炎症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等)增高。因此,诊断完全是依靠临床表现的特征和临床医生的认知性度。
风湿性多肌痛的诊断要点和治疗理念
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阻止病变进展,防止重要脏器功能的损害。经过适当的治疗,风湿性多肌痛的病情多可迅速控制、缓解或痊愈;亦可迁延不愈或反复发作;疾病后期也可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或肩囊挛缩等严重情况。
风湿性多肌痛如不伴发巨细胞动脉炎,预后较好。所以风湿性多肌痛的治疗可以相对保守,一般2年内可以停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