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部位心肌因严重而持久的急性缺血而发生的心肌坏死。治疗心肌梗死的关键是尽早、完全和持久开通梗死相关动脉,恢复有效的心肌再灌注,可明显缩小心肌梗死面积,挽救心功能,预防梗死区扩张和膨胀,抑制左心室重构,降低严重并发症和死亡率、致残率,改善临床预后。
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而言,冠脉闭塞超过20分钟即开始出现心肌坏死,超过6小时大部分心肌发生坏死,因此尽早开通梗死相关血管是关键,“时间就是心肌;时间就是生命”理想的再灌注治疗必须避免时间延误,力争在患者就诊30分钟内进行溶栓治疗,90分钟内进行球囊扩张。
近年来,大量的循证医学证据表明,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PCI)较静脉溶栓疗法更能有效达到治疗目的,能够有效降低死亡率、再梗死、颅内出血和梗死相关动脉再阻塞率。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到达医院后应当立即启动院内绿色通道,将患者尽早转运到导管室,要求门-囊时间<90 分钟。以后要争取按国际最新标准,60min内从FMC(首次院前医疗接触)到球囊扩张开通血管。
它要求有一组技术力量完备、工作态度及协作精神良好的医护人员,以便能够在术中及术后及时熟练处理各种紧急事件,并要求介入医生24小时随时手术,导管室24小时全天候开放,随时应诊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抢救的规范路径。
路径一:
院外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可电话通知介入医生启动导管室,直接将患者送导管室;
路径二:
院外确诊的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如不能直接送至导管室,应当在重症监护病房给予患者吸氧,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心电及血压监测;待导管室团队到达后,尽快开始冠脉造影检查。
路径三:
未确诊的患者到达医院后,首诊医生必须在10分钟内完成第一份心电图并取血进行心肌损伤标记物的检查。确诊后立即开放静脉通道,进行吸氧监护,启动急诊PCI 治疗程序。导管室团队应在30 分钟之内到达医院。
1、直接PC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卫生部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临床路径中规定以下为优先选择指征:
① 就诊于具备急诊PCI条件的医院,发病<12小时的所有患者;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②高危患者。如并发心源性休克,但AMI<36小时,休克<18小时,尤其是发病时间>3小时的患者;
③有溶栓禁忌证者;
④高度疑诊为STEMI者。
2、转运PCI
(1)患者就诊于无急诊PCI条件医院,如果预计首次医疗接触(FMC)至球囊扩张时间在2个小时以内的患者,应在抗栓治疗后转运至有急诊PCI条件的医院进行直接PCI治疗。如果预计时间延迟大于2个小时(年龄<75岁且为广泛前壁心肌梗死的患者,延迟时间>90分钟),患者应就地接受溶栓治疗,并转运至有PCI条件的医院,在3-24小时内行PCI治疗。
(2)高危STEMI患者就诊于无直接PCI条件的医院,尤其是有溶栓禁忌证或虽无溶栓禁忌证但已发病>3 h的患者,可在抗栓(抗血小板或抗凝)治疗同时,尽快转运患者至可行PCI的医院。
(3)低危STEMI患者溶栓后症状持续、怀疑溶栓失败的患者,在静脉溶栓后应尽快转运至可行急诊PCI的医院,必要时行PCI或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