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事项:
1、本计划所提供的方法及数据均按照一般常规情况制定,具体执行中需视自身条件及手术情况不同,在医生指导下完成。
2、功能练习中存在的疼痛,是不可避免的。如疼痛在练习停止半小时内可消退至原水平,则不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应予以耐受。
3、肌力练习应集中练习至肌肉有酸胀疲劳感,充分休息后再进行下一组。练习次数、时间、负荷等必须根据要求完成,尤其不宜为完成更多次数而增加休息时间,否则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4、除手术肢体制动保护外,其余身体部位应尽可能多地活动,以提高整体循环代谢水平,促进手术局部的恢复。运动员尤其应自行练习身体其它部位,以确保基础体能,早日恢复运动。
5、早期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日只进行1-2次,力求角度有所改善即可,避免反复屈伸引起肿胀。如活动度长时间(>2 周)无进展,则有关节粘连可能,故应高度重视,坚持完成练习,并在必要时及时复查。
6、活动度练习后即刻给予冰敷15―20分钟。如平时感到关节肿、痛、发热明显,可再冰敷,每日2-3次。
7、附录插图中带有阴影一侧为患侧。
8、关节的肿胀会持续整个练习过程,直到关节活动度正常、肌力恢复,刺激因素消失才会完全消失。但必须控制肿胀的程度,不可持续增加,总趋势应是在逐渐消退。如肿胀增加、局部红、肿、热、痛明显,必须停止练习,增加冰敷次数,并及时就医!
9、负重等练习必须经过医生复查并拍X光片确定后方可开始!
术后正确体位摆放:患腿抬高放于枕头上,足尖向正上方,不能歪向一边,膝关节下方应空出,不得用枕头将腿垫成微弯位置。如疼痛不可忍受,则在医生指导下摆放于舒适体位。
麻醉消退后即开始:
踝泵:(见附录1-图1)用力、缓慢、全范围屈伸踝关节,5分/组,1-2组/小时。(对于促进循环、消退肿胀、防止深静脉血栓具有重要意义)
股四头肌(大腿前侧肌群)等长收缩练习:即大腿肌肉绷劲及放松。在不增加疼痛的前提下尽可能多做。(大于500-1000次/每日)
术后第一天至1周:
如疼痛不明显可开始直抬腿练习以避免腿部肌肉过快萎缩,疼痛明显则可推迟数天。
直抬腿练习:伸膝后直腿抬高至足跟离床15M处,保持至力竭。(方法见附录1―图4)。
侧抬腿练习,(方法见附录1―图5、6。)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日。
后抬腿练习,俯卧(脸向下趴在床上),患腿伸直向后抬起至足尖离床面5厘米为1次,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4-6次练习/日。
术后2天
可以开始扶双拐下地行走,但患腿绝对不可落地负重!必须确保安全不可摔跤!同时注意控制活动量,只鼓励去厕所等必须的生活活动,过多行走将增加肿胀程度。
根据手术医生意见开始关节活动度练习:
如采用器械练习,使用CPM,则应在专业人员指导下操作使用,从无或微痛角度开始,缓慢进行(5次往复/分钟),1-2小时/次,1-2次/日,练习后即刻冰敷20-30分。
如采用手法治疗或自行练习,必须由专业人员完成或指导方法确信练习方法无误方可。
屈曲的辅助练习:髌骨松动术(拆线后开始,髌骨活动灵活者无需进行):手指推住髌骨边缘,向上下左右方向缓慢用力推动髌骨至极限位置。每方向20次,2―3次/日。可于屈曲练习前进行。
坐(或仰卧)位垂腿:(适用于0-95°范围)坐于躺于床边,膝以下悬于床外。保护下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至极限处保持10分钟。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
仰卧垂腿:(屈曲角度大于90°后开始)见附录1―图9。仰卧于床上,大腿垂直于床面(双手抱腿以固定),放松大腿肌肉,使小腿自然下垂, 必要时可于踝关节处加负荷(负荷不应过大,否则肌肉不能放松,即无效果)。要求同上。
坐位抱腿:见附录1―图11。坐床上,双手抱住脚踝,使脚跟缓慢接近臀部。开始前测量脚跟与臀部间距离,逐渐使距离缩短至与健侧腿角度相同。此练习应循序渐进,切忌盲目冒进或畏痛不前。
以上练习顺序进行,每次角度稍有进步即可,一般术后3个月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与健腿完全相同即可,进度过快将影响骨骼的愈合生长。屈曲练习中的疼痛属正常现象,练习结束后30分疼痛消退至练习前的程度即不会对组织造成影响,必须克服,畏痛不前2周角度无进展即可能造成关节粘连。因此必须循序渐进,逐渐增大屈曲角度。
俯卧牵伸:(坐位抱腿时感觉角度进展困难时开始练习)俯卧位(脸向下趴于床上),双腿自然伸展,自行握患腿踝关节,使膝关节屈曲(可用长毛巾或宽带子系于脚腕处,以便于牵拉)。或由他人帮助,但绝对禁止暴力推拿。
膝关节的主动屈伸练习(休息时关节无明显疼痛时,可在被动屈曲后开始此练习,以提高膝关节灵活性):坐位,足不离开床面。缓慢用力,最大限度屈膝,后缓慢伸直。20-100次/组,1―2组/日。见附录1―图13。
膝关节被动屈曲角度与健腿完全相同后,同时骨骼愈合良好强度足够时,可以开始保护下全蹲:手扶物体保护下全蹲,身体正直,足跟不离开地面,尽可能使臀部接触足跟。3-5分/次,1-2次/日。
膝关节伸展练习:
伸展练习中肌肉及后关节囊的牵拉感及轻微疼痛为正常,不可收缩肌肉对抗,应完全放松,否则将会无效。练习中采用负荷的重量不宜过大,应无明显疼痛,并使患膝敢于放松,持续至30分钟有明显牵拉感为宜。练习过程中不得中途休息,否则将影响效果。
坐位伸膝:见附录1―图14。坐位,足垫高,于膝关节以上处加重物。完全放松肌肉,保持30分钟。30分/次,1―2次/日。
肌力练习
肌力练习的原则及重量的选择:
肌力练习的早期及初期,因肌力水平较低,组织存在较为明显的炎性反应,故以静力练习为主(即负重保持某一姿势直至疲劳的练习方法),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1-2次练习/日。。或选用轻负荷(完成3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30次/组,组间休息30秒,4-6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肌力练习中期以耐力-力量的练习为主。选用中等负荷(完成20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肌力练习后期以提高绝对力量为目的,选用大负荷(完成12次动作即感疲劳的负荷量),8-12次/组,组间休息90秒,4-6组连续练习,1-2次练习/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俯卧位“勾腿练习”,10次/组,10-15秒保持/次,每次间隔5秒,4-6组连续练习,组间休息30秒。(方法如附录1―图18,以沙袋为负荷,在夹板的活动范围内进行,练习后即刻冰敷。)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立位“勾腿”练习。(方法见附录1―图17、18、19),30次/组,4-6组连续,组间休息30秒,4-6次练习/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抗阻强化腿部力量练习,见附录1―图18、19;附2―图4、5、10、11。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练习/日。
与负重有关的练习:
负重练习见副页,一般为术后6周开始1/4至1/3负重,术后8周1/3,10周1/2负重,12周接近全量负重。但必须根据医生复查结果决定!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负重及平衡:保护下双足分离,在微痛范围内左右交替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见附录1―图7),5分/次,2次/日。
双足前后分离,移动重心,争取可达到患侧单腿完全负重站立。(见附录1―图22),5分/次,2次/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前后、侧向跨步练习。(见附录1―图21、23)20次/组,组间休息45秒,4-6组连续练习,2-4次练习/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提踵练习:即用脚尖站立,包括双足分立与肩同宽,足尖正向前;“外八字”站立;“内八字”站立三种姿势,以练习不同肌肉及肌肉的不同部分。2分/次,休息5秒,10次/组,2-3组/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静蹲练习。(见附录2―图1、2)后背靠墙,双脚与肩同宽,脚尖及膝关节正向前,不得“内外八字”,随力量增加逐渐增加下蹲的角度(小于90°),2分/次,间隔5秒,5-10连续/组。2-3组/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患侧单腿45°位半蹲屈伸膝练习。患腿单腿站立,上体正直,缓慢下蹲至屈曲45°
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要求缓慢、用力、有控制(不打晃)。20-30次/组,组间间隔
30秒,2-4次/日。
□即刻练习 □ 天后练习 □ 周后练习 □ 月后练习
“台阶前向下”练习:面向地面,背向台阶站立于一层台阶上,上体正直,患腿单腿站立,健腿向前伸出。患腿缓慢下蹲至健腿足跟着地,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患腿单腿站立,健腿伸直,足尖支撑于台阶上,身体重心前倾,完全落于患腿上,0-30°范围,缓慢下蹲至屈曲30°处,再缓慢蹬直至完全伸直。20次/组,组间间隔30秒,2-4组连续,2-3次/日。
辅助治疗
1、□即刻 □ 天后 □ 周后 □ 月后
活动度等关节有活动的练习后即刻冰敷20分左右,如平时(站立、行走后)有关节内明显发热、发胀的感觉,可再冰敷3-5次/日。
2、□即刻 □ 天后 □ 周后 □ 月后
热疗(中药熏洗、蜡疗、红外线等);中低频电疗;超声波治疗
康复治疗的目的
1、 促进血肿和渗出尽快吸收、止痛。
2、加速骨折断端的纤维性连接和骨痂形成。
3、 防止肌肉萎缩和关节僵直。
4、防止严重骨折患者卧床时的并发症。。。。
骨折不同阶段的康复治疗方法
1、外伤炎症期
目的是①促进血肿、炎性渗出和坏死组织的吸收,以防止粘连②改善血液循环,加速断端的纤维连接③防止肌肉费用性萎缩④改善病人身心状态
⑴运动疗法 急救后1-2日开始,原则是动静结合、局部和全身并重
① 患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每日至少3次,每次以不引起肌肉过度疲劳为度,一般为5-10分钟或更长
② 非固定关节的患肢的主动和被动活动,注意应逐渐增加活动量,以免影响断端稳定
③ 健肢保持正常活动:上肢骨折患者尽早下地活动,下肢骨折,若情况许可,也应早期
⑵ 物理疗法 急救后1-2日开始
① 温热疗法:传导热疗(腊疗、中药熨)、辐射热疗(红外线、射频、光浴)可改善患肢血液循环,促进吸收,加速愈合,每日1-2次,10次1疗程
② 磁疗:有助于骨痂形成。每日1次,每次30-60分钟。
⑶按摩,于固定部位近心端做向心性按摩可促进血液回流消退水肿,并可防止肌肉费用性萎缩和关节痉挛。
2、骨痂形成期
主要目的是促进骨痂形成,其他目的同上
① 运动疗法 此期骨折断端骨痂形成,骨折较稳定,运动量应逐渐增加。除患肢等长收缩时间应延长及增加力度外,还要做非固定关节的主动运动和相关肌肉的抗阻训练。
② 物理疗法同前
③ 职业疗法和日常生活活动训练 上肢以功能训练为主,下肢则练站立持重
3痂成熟和塑性期
① 运动疗法 外固定去除后,原制动关节僵硬,活动范围减小,相应肌肉萎缩,固为治疗重点。运动量逐渐增大,以主动运动为主必要时辅以被动和抗阻运动
② 物理治疗
对瘢痕及粘连 可作直流电离子导入,超声波、音频电、温热疗法治疗
关节挛缩配合运动疗法,可在温热疗法、被动运算、水疗。挛缩较重者做关节国内牵引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