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进行抗病毒治疗的主要目的有哪些?
HBV感染是肝硬化的重要原因。慢性HBV感染进展为肝硬化的5年发生率为8%~38%。持续高病毒载量是发生肝硬化的主要危险因素,可独立预测肝硬化发生。慢性HBV感染者易进展为肝硬化的危险因素尚包括:免疫状态(反复或持续的免疫清除)、男性、年龄>40岁、嗜酒、合并丙型肝炎,基因C型风险更大。
失代偿期肝硬化通常是代偿期肝硬化隐匿进展的结果,一些诱发因素可导致病情进展,每年有2%~5%的代偿期患者进展为失代偿期;20%的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在确诊后5年内进展为失代偿期,而10年后则高达60%。HBV相关肝硬化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为10~12年。一旦进展为失代偿,患者常出现因门静脉高压导致的并发症,死亡风险明显增加。
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4%和14%。所以骆抗先教授认为:“发现活动性轻度代偿性肝硬化,防止其发展,可能是有效挽救自然生命周期的最后一步。肝硬化发生失代偿的高危因素包括高龄、男性、HBeAg(+)、酗酒和抗病毒治疗无效。”
有效抑制HBV复制可改善肝纤维化。NA长期治疗可使大多数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保持稳定或减轻。NA长期治疗可使大多数F1~F3期肝纤维化得以逆转,F4期肝纤维化也可以逆转,但疗效不一,小部分肝硬化患者可有门静脉高压的减轻,而重度门静脉高压则不可逆转。
由于病毒持续活跃复制多年,因此肝硬化患者的问题在于他们均处于终末期肝病阶段。这提示肝细胞内含有大量的病毒,并且由于HBV特有的生物学特性,许多病毒序列可整合到宿主的基因组中,极大地增加了肝细胞癌(HCC)的发病风险。同时,由于肝内动静脉短路的形成以及结构的改变,肝硬化也是HCC的一个危险因素。此外,HBV病毒也具有直接至癌的作用。因此,目前我们通过安全有效的抗病毒治疗,主要目标是降低该类患者的病毒活性,减少其失代偿性肝病的发生率,同时降低患者罹患HCC的风险。除了积极地抗病毒治疗,强烈建议肝硬化患者应该每6个月进行筛查一次。
HCC是HBV相关肝硬化的重要临床结局,无论代偿期和失代偿期肝硬化都有进展为HCC的风险。台湾研究显示,在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HBeAg状态及血清ALT水平等因素后,基线HBVDNA>10000拷贝/ml是HCC发生的最强独立预测因子。
肝癌发生的极高危人群包括:肝硬化有肝癌家族史或男性大于50岁;乙肝肝硬化,DNA阳性;影像学可查出小于1CM肝硬化结节;肝硬化失代偿事件,或合并糖尿病。特别是经过抗病毒治疗DNA阴性的乙肝肝硬化患者,也属于高危险人群。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