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硬化可看作一个动态的演变过程,根据预后主要分为:
1期――处于代偿阶段,尚未出现食道静脉曲张,一年死亡率为1%左右;
2期――仍处于代偿阶段,但已出现食道静脉曲张,一年死亡率为3%-4%;
3期――失代偿阶段,出现腹水,一年死亡率为20%;
4期――失代偿阶段,食道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一年死亡率为57%;
5期――严重失代偿阶段,出现感染及肾功能障碍,一年死亡率可达到67%。
6.1肝脏功能及其代偿能力的评估
肝脏生化学指标 肝脏生化学指标中的ALT和AST等血清酶学指标升高并不能反映肝脏的特定功能受损或障碍,仅能作为提示肝损伤的标志,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生化学指标中的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时间(PT)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白蛋白和胆碱酯酶的明显异常,通常反映肝脏的部分功能受损或障碍,如排泄功能和合成功能。
6.2肝脏储备功能的评估
Child-Pugh分级是常用的评估肝脏储备功能的工具,评分方法简单易行,可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肝硬化患者Child-PughA、B、C级的1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0%和45%。需要注意的是血清白蛋白水平在评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
6.3并发症的评估
门静脉高压的形成是食管胃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腹水、肝性脑病和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出现的重要原因,门静脉压力梯度是诊断门静脉高压的有效手段,但因其有创性,限制了HVPG在临床中的应用。HVPG与LSM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当LSM≥13.6kPa时,LSM诊断门静脉高压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和92%。食管胃静脉曲张的诊断仍依赖于胃镜检查。
6.4预后的评估
HCC是肝硬化的常见临床转归之一。基线HBV DNA>1×104拷贝/ml是HCC发生最强独立预测因子,因此对于肝硬化尤其是乙肝炎肝硬化患者应定期筛查HCC,可采用血清甲胎蛋白(AFP)和肝脏超声进行常规检查。慢性肝病进展至失代偿期肝硬化往往提示预后不良,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可有效预测终末期肝病的死亡风险,低钠血症是预测肝硬化病死率的独立因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