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肠脱垂是指肛管、直肠黏膜、直肠全层和部分乙状结肠向下移位脱出肛门外的一种疾病。中医学称脱肛,此病尤以小儿易患。2000年7月~2004年7月,我们应用脱肛宁口服液口服治疗小儿直肠脱垂96例,并与口服补中益气汤治疗4l例进行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全部137例均为我院肛肠科住院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96例,男65例,女31例;年龄18个月~13岁,平均5.3岁;病程6个月~10年,平均3.4年;I度脱垂35例,Ⅱ度脱垂46例,Ⅲ度脱垂15例。对照组41例,男28例,女13例;年龄1~13岁,平均4.7岁;病程1~11年,平均3.6年;I度脱垂15例,Ⅱ度脱垂20例,Ⅲ度脱垂6例。2组病例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确定诊断。I度脱垂:多见于排便或努挣时直肠黏膜脱出,色淡红,长度<4 cm,质软,不出血,便后能自行还纳,肛门功能良好,为不完全性脱垂。II度脱垂:排便或腹压增加时,直肠全层脱出,色红,长度4~8 cm,圆锥形,质软,表面为环状有层次的黏膜皱襞。
便后需手法复位,肛门括约功能可下降,为完全性脱垂。III度脱垂:排便或增加腹压时,直肠全层或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8 cm,圆柱形,表面有较浅的环状皱襞,触之很厚,需手法复位,肛门松弛,括约功能明显下降,为重度脱垂。
1.3治疗方法
1.3.1治疗组
1.3.1.1 予脱肛宁口服液。药物组成:葛根20 g,黄芪30 g,麻黄8 g,桔梗10 g,白芍药15 g,党参20 g,白术15 g,升麻10 g,柴胡15 g,干姜6 g,大枣5枚,黄连10 g,桂枝10 g,甘草10 g。
1.3.1.2药物制备 取以上炮制合格的药材,置不锈钢容器内,加水至淹没药面5 cm,先浸泡50分钟后,加热蒸汽煎煮,大火至沸,小火微沸,头煎1小时后,滤出药液,再加水复煎药渣1小时,滤出药液,药渣压榨取液,混合各次煎液及压榨液,静止沉淀,滤过,滤液加热浓缩至500 ml,分装于洗净灭菌的500 ml药瓶内,加盖密封,蒸汽灭菌。
1.3.1.3用量用法 <5岁每次50 ml,每日2次;5~10岁每次100 ml,每日2次;10~13岁每次150 rnl,每日2次。10日为1个疗程。
1.3.2对照组 予补中益气汤。药物组成:黄芪30 g,甘草10 g,党参20 g,当归20 g,陈皮12 g,升麻6 g,柴胡6 g,白术20 g。水煎取汁500 ml,每日1剂。用量及疗程同治疗组。
1.4疗效标准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判定疗效。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有效:症状、体征改善;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
2、结果
2组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 例
组别
治疗组(n=96)
对照组(n=41)
n
治愈 好转 未愈 总有效率%
n
治愈 好转 未愈总有效率%
Ⅰ度
35
33
2
0
100
15
7
6
2
86.67
Ⅱ度
46
42
4
0
100
20
8
7
4
80.00
Ⅲ度
15
11
3
1
93.33
6
1
25
3
50.00
合计
96
86
9
1
98.96
41
16
38
9
78.05
与对照组比较,p<0.05。
由表1可见,治疗组96例,治愈86例,治愈率为89.58%,其中I度、II度直肠脱垂8l例,治愈75例,治愈率为92.59%,提示该药对病情轻者疗效较好。在治愈的86例患者中,病程<1年者34例,1~3年者2l例,3~5年者18例,≥ 5年者13例,提示该药对病程短者疗效较好。
3、体会
现代医学认为,小儿直肠脱垂主要是因为小儿盆腔支持组织发育不全,不能对直肠承担支持作用,或骶骨弯曲发育不完善,直肠呈垂直状态及腰骶神经先天发育不全等,再加上长期便秘、腹泻、慢性咳嗽等使腹压持续升高导致直肠脱出。《诸病源候论》:“脱肛者,大肠虚而伤子寒痢,而为气堰,其气下冲,则肛门脱出,因谓脱肛也。”
《张氏医通・脱肛》说:“肺……出者为虚。肛门之脱,非虚而何?况大肠与肺为表里,肺藏蕴热则闭。虚者脱,须升举而补之,慎不可用坠气之药。”《难经》:“病之虚实,入者为实,出者为虚。肺虚则肠下,”肺与脱肛关系最为密切,脾阳虚中气下陷不能收摄固脱也可使直肠外脱,可见直肠脱垂与肺、脾二脏虚损有关,清阳不升,肺气失宣,故治以升阳固脱、开宣肺气为法。
脱肛宁口服液方中黄芪入脾、肺经,具生发之性,能补气升阳;葛根升发清阳以止脱;桔梗为肺经气分药,善于开提肺气;炙麻黄宣肺,共助葛根、黄芪升脱之效,惟麻黄用量不宜太大,防止汗多耗气;白芍药之酸以敛正气;干姜温脾阳;大枣、甘草、白术、党参补脾益气;升麻、柴胡升阳举陷;少用桂枝通达阳气以利脾阳健旺;因方中药偏温补,易于助火,故加苦寒之黄连以清除肠中之热。
全方升阳固脱,开宣肺气,既补又收,标本兼顾,其效自捷。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