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治疗目标
治疗的目标:最大限度地长期抑制HBV复制,减轻肝细胞炎性坏死及肝纤维化,达到延缓和减少肝功能衰竭、肝硬化失代偿、HCC及其它并发症的发生,从而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在治疗过程中,对于部分适合的患者应尽可能追求慢性乙肝的临床治愈,即停止治疗后持续的病毒学应答,HBsAg 消失,并伴有ALT复常和肝脏组织学的改善。济宁市第四人民医院肝病科郑玉山
治疗终点:
1. 理想的终点:HBeAg 阳性与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久的HBsAg 消失,可伴或不伴HBsAg血清学转换。
2. 满意的终点:HBeAg阳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ALT复常,并伴有HBeAg血清学转换;HBeAg阴性患者,停药后获得持续的病毒学应答和ALT复常。
3. 基本的终点:如无法获得停药后持续应答,抗病毒治疗期间长期维持病毒学应答(HBV DNA检测不到)。
十一、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
抗病毒治疗的适应症主要根据血清HBV DNA水平、血清ALT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来决定78, 83, 84,同时结合患者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患者疾病进展风险后决定是否需要启动抗病毒治疗。动态的评估比单次的检测更加有临床意义。对HBeAg阳性患者,发现ALT水平升高后,建议观察3-6个月,如未发生自发性HBeAg血清学转换,才建议考虑抗病毒治疗。
推荐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人群需同时满足以下条件9, 80, 83, 85:
(1)HBV DNA水平:HBeAg 阳性患者,HBV DNA ≥20 000 IU/mL(相当于105 拷贝/ml );HBeAg阴性患者,HBV DNA ≥2000 IU/mL(相当于104 拷贝/m l );
(2)ALT水平:一般要求ALT持续升高≥2×ULN(超过3个月);如用干扰素治疗,一般情况下ALT应≤10×ULN,血清总胆红素应<2×ULN;
对持续HBV DNA阳性、达不到上述治疗标准、但有以下情形之一者,疾病进展风险较大,可考虑给予抗病毒治疗:
(1)存在明显的肝脏炎症(2级以上)或纤维化,特别是肝纤维化2级以上(A1)。
(2)ALT持续处于1×ULN至2 ×ULN之间,特别是年龄大于40岁者,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 (B2)。
(3)ALT持续正常(每3个月检查一次,持续12个月),年龄大于30岁,伴有肝硬化或肝癌家族史,建议行肝穿或无创性检查明确肝脏纤维化情况后给予抗病毒治疗(B2)。
(4)存在肝硬化的客观依据时,无论ALT和HBeAg情况,均建议积极抗病毒治疗(A1)。
特别需要提醒的是,在开始治疗前应排除合并其他病原体感染或药物、酒精、免疫等其他因素所致的ALT升高,也应排除应用降酶药物后ALT暂时性正常。在一些特殊病例如肝硬化或服用联苯结构衍生物类药物者,其AST水平可高于ALT,此时可将AST水平作为主要指标。
十二、干扰素α治疗
我国已批准普通干扰素(IFN-α)和聚乙二醇化干扰素(PegIFN-α)用于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一)干扰素α治疗的方案及疗效
普通IFN-α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一定的疗效,PegIFN-α相较于普通IFN-α能取得更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HBV DNA抑制及生化学应答率(86)。
多项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PegIFN-α-2a 180ug/周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时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2%-36%,其中基线ALT> 2-5倍ULN患者停药24周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44.8%,ALT> 5-10ULN患者为61.1%;停药24周时HBsAg转换率为2.3-3%(80, 87)。国外研究显示,对于HBeAg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应用PegIFN-α-2b也可取得类似的HBV DNA抑制、HBeAg血清学转换、HBsAg清除率(80),停药3年HBsAg清除率为11%(88)。
对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60%为亚洲人) 用PegIFN-α-2a治疗48周,停药随访24周时HBV DNA <2000 IU/mL的患者为43%,停药后随访48周时为42%;HBsAg消失率在停药随访24周时为3%,停药随访至3年时增加至8.7%80,停药5年增加至12%89。有研究显示延长PegIFN-α疗程至2年可提高治疗应答率90, 91,但考虑延长治疗带来的更多副作用和经济负担,从药物经济学角度考虑,现阶段并不推荐延长治疗。
PegIFN-α与NAs联合或序贯治疗
同步联合PegIFN-α与NAs的治疗方案是否能提高疗效仍不确切。同步联合方案较PegIFN-α单药在治疗结束时HBeAg转换、HBsAg清除、病毒学应答、生化学应答等方面存在一定优势,但未显著改善停药后的持久应答率92-94。另有研究显示在PegIFN-α基础上加用ETV,并未提高HBeAg血清学转换率以及HBsAg清除率95。
使用NAs降低病毒载量后联合或序贯PegIFN-α的方案,较NAs单药在HBeAg血清学转换及HBsAg下降方面有一定的优势96-100。一项多中心随机开放研究显示,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使用ETV单药治疗9~36个月并达到HBV DNA <1000 copies/ml 以及HBeAg <100 PEIU/ml的患者,序贯Peg-IFN-α-2a治疗48周的患者相较继续使用ETV单药治疗患者有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14.9% vs. 6.1%)和HBsAg清除率(8.5% vs. 0%)97; 另一项研究显示HBeAg阳性患者接受NAs(拉米夫定、恩替卡韦或阿德福韦酯)治疗1~3年后达到HBV DNA < 200 IU/mL及HBeAg转阴者,再接受PegIFN-α-2a序贯治疗48周的HBsAg清除率及转换率分别为16.2%和12.5%98。
(二)IFN-α抗病毒疗效的预测因素
治疗前的预测因素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具有以下因素者接受PegIFN-α治疗HBeAg血清学转换率更高: 1) HBV DNA<2x108 IU/ml; 2) 高ALT水平;3) 基因型为A或B型;4)基线低HBsAg水平;5) 肝组织炎症坏死G2以上;而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还无有效的治疗前预测病毒学应答的因素78。在有抗病毒指征的患者中,相对年轻的患者(包括青少年患者)、希望近年内生育的患者、期望短期完成治疗的患者、初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可优先考虑Peg IFN-α治疗。
治疗过程中的预测因素
HBeAg阳性慢乙肝患者治疗24周HbsAg和HBV DNA的定量水平是治疗应答的预测因素78。接受 PegIFN-α治疗,如果24周HBsAg<1500 IU/ml,继续单药治疗至48周可获得较高的HBeAg血清学转换率87。对于基因型A型和D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α治疗未发生HBsAg定量的下降,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7%-100%)。对于基因型B型和C型患者,若经过12周PegIFN-α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治疗(阴性预测值92%-98%)。无论哪种基因型,若经过24周治疗HBsAg定量仍大于20,000 IU/mL,建议停止PegIFN-α治疗(101, 102)。
HBeAg阴性慢乙肝患者治疗过程中HBsAg的下降、HBV DNA水平是停药后持续病毒学应答的预测因素89。如果经过12周治疗后HBsAg未下降且HBV DNA较基线下降 <2 Log10 IU/ml,应考虑停止PegIFN-α治疗103, 104,具体请参见“抗病毒治疗推荐意见”。
(三)干扰素的不良反应及其处理
1.流感样症候群表现为发热、头痛、肌痛和乏力等,可在睡前注射IFN-α,或在注射的同时服用解热镇痛药。
2.一过性外周血细胞减少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 0.75×109/L和(或)血小板< 50×109/L,应降低IFN-α剂量;1~2周后复查,如恢复,则逐渐增加至原量。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0.5×109/L和(或)血小板<25< span="">×109/L,则应暂停使用IFN。对中性粒细胞明显降低者,可试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CSF) 或细胞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GM-CSF) 治疗。
3.精神异常可表现为抑郁、妄想、重度焦虑等精神病症状。对症状严重者,应及时停用IFN,必要时会同精神心理方面的专科医师进一步诊治。
4.自身免疫性疾病一些患者可出现自身抗体,仅少部分患者出现甲状腺疾病、糖尿病、血小板减少、银屑病、白斑、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应请相关科室医师会诊共同诊治,严重者应停药。
5.其他少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肾脏损害、心血管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听力下降和间质性肺炎等,应停止干扰素治疗。
(四)IFN-α治疗的禁忌证
IFN-α治疗的绝对禁忌证包括: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 (具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能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性疾病、伴有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衰,慢性阻塞性肺部等基础疾病。
IFN-α治疗的相对禁忌证包括:甲状腺疾病,既往抑郁症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1.0< span="">×109/L和(或)血小板计数<50< span="">×109/L。
十三、NAs治疗和监测
(一)五种NAs药物疗效
1. 恩替卡韦 (entecavir, ETV)
III期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表明,在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ETV治疗48周时的HBV DNA转阴(< 300拷贝/mL)率为67%、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ALT复常率为6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2%105。在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ETV治疗48周时的HBV DNA转阴(< 300拷贝/mL)率为90%、ALT复常率为78%、肝组织学改善率为70%106。
ETV长期治疗随访的研究表明, 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接受ETV治疗5年,HBV DNA转阴(< 300拷贝/mL)率可达94%,ALT复常率为80%107。在NAs初治乙肝患者中(HBeAg阳性或阴性),ETV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为1.2%,然而,在已发生拉米夫定(LAM)耐药的患者中,ETV治疗5年的累积耐药发生率升高至51%(108)。应用ETV治疗5年的肝脏组织学研究显示,55/57(88%)获得肝纤维化改善,4/10(40%)肝硬化逆转(70, 109)。严重肝病患者有发生乳酸酸中毒的报告,应引起关注。
2.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enofovir disoproxil fumarate,TDF)
III期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表明,在HBeAg阳性慢性乙肝患者中,TDF治疗48周的HBV DNA转阴(< 400拷贝/mL)率为76%、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21%、ALT复常率为68%。在HBeAg阴性慢性乙肝患者中,TDF治疗48周的HBV DNA转阴(< 400拷贝/mL)率为93%、ALT复常率为76%110,。
肝组织学研究表明,TDF治疗5年的组织学改善率为87%,纤维化逆转率为51%;在治疗前被诊断为肝硬化的患者中(Ishak评分为5或6),经5年治疗后,71%患者的Ishak评分下降至少1分71。
近期完成的TDF长期随访研究表明,经过8年TDF治疗,HBeAg阳性患者的HBV DNA转阴(< 400拷贝/mL)率为98%,HBeAg血清学转换率为31%,HBsAg消失率为13%。HBeAg阴性患者的HBV DNA转阴(< 400拷贝/mL)率为99.6%。未检测到TDF相关耐药。在长期治疗过程中,2.2%的患者发生血肌酐升高 ≥0.5 mg/dL,1%的患者发生肌酐清除率低于50 mL/min,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111。
TDF治疗NAs经治患者48周至168周的研究显示,无论是LAM耐药、ADV耐药、ETV耐药,还是ADV应答不佳、LAM和ADV联合耐药等情况,TDF都表现出较高的病毒学应答,且耐受性良好112-115。
3. 替比夫定(telbivudine,LdT)
国内随机、双盲、多中心III期临床试验的52周结果,以及全球多中心研究104周结果均表明,LDT抗病毒活性优于LAM,且耐药发生率低于LAM(116, 117),但总体耐药率仍然偏高。国内外临床研究提示,基线HBV DNA<109< span="">拷贝/mL 及ALT(2ULN的HBeAg阳性患者,或HBV DNA<107< span="">拷贝/mL 的HBeAg阴性患者,经LDT治疗24周时如达到HBV DNA300拷贝/mL,治疗到1年、2年时有更好的疗效和较低的耐药发生率(118)。LDT的总体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拉米夫定相似,但治疗52周和104周时发生3-4级肌酸激酶(CK)升高者为分别7.5% 和12.9%,而LAM组分别为3.1%和4.1%116, 117。有个案发生肌炎、横纹肌溶解和乳酸酸中毒等的报告,应引起关注。
4. 阿德福韦酯 (adefovir dipivoxil, ADV)
国内外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口服ADV可明显抑制HBV DNA复制、 促进ALT复常、改善肝组织炎症坏死和纤维化。对HBeAg阳性患者治疗1、2、3和5年时,HBV DNA<1000 拷贝/mL者分别为28%、45%、56%和58%,HBeAg血清学转换率分别为12%、29%、
43%和48%;耐药率分别为0%、1.6%、3.1%和20%119, 120。对HBeAg阴性患者治疗5年,HBV DNA<1000 拷贝/mL者为67%、ALT复常率为69%;治疗5年时,有肝脏炎症坏死和纤维化程度改善者分别为83%和73%;治疗5年时患者的累积耐药基因突变发生率为29%、病毒学耐药发生率为20%、临床耐药发生率为11%;轻度肌酐升高者为3%(121)。
ADV联合LAM,对于LAM耐药的慢性乙型肝炎能有效抑制HBV DNA、促进ALT复常,且联合用药者对ADV的耐药发生率更低122。
ADV长期治疗5年时,血清肌酐升高超0.5 mg/dL者达3%,但血清肌酐的升高为可逆性119, 121。长期用药的患者应警惕肾功能不全和低磷性骨病的发生。
5. 拉米夫定(lamivudine, LAM)
国内外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每日1次口服100 mgLAM可明显抑制HBV DNA水平;HBeAg血清学转换率随治疗时间延长而提高,治疗1、2、3、4和5年时分别为16%、17%、23%、28%和35% 123。随机双盲临床试验表明,慢性乙型肝炎伴明显肝纤维化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3年可延缓疾病进展、降低肝功能失代偿及肝癌的发生率124。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经拉米夫定治疗后也能改善肝功能,延长生存期125。
随治疗时间延长,病毒耐药突变的发生率增高 (第1、2、3、4年分别为14%、38%、49%和66%)123。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