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ng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指头部迅速运动至某一特定头位时,出现短暂阵发性发作的眩晕及眼震,由于征象是在头部运动过程中出现,故有变位性眩晕之称。
Barany(1921)首次报道本病,Dix 和Hallpike 建立了Dix-Hallpike 变位试验检查法,Schuknecht提出本病症状源于后半规管壶腹嵴功能异常。本病为周围性眩晕的常见疾患之一。其发病率在前庭外周性疾病中列为首位。有学者认为占周围性前庭疾病的20-40%。女性多于男性,可有家族性。多发生于后半规管,其次为外半规管,发生于前半规管最少。
病因:各种原因导致耳石脱落而进入半规管,约半数病人的病因仍不明确,发病原因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特发性:约占34-68%;
2、继发性:多见于前庭神经炎、梅尼埃病、突聋、病毒性迷路炎、内听动脉缺血、偏头痛、头外伤、中耳和内耳术后、人工耳蜗术后、耳毒性药物损害、耳硬化症、内耳畸形、慢性中耳乳突炎及颈性眩晕等。
临床表现:
1、症状:发病突然症状的发生常与某种头位或体位活动有关。激发头位(患耳向下)时出现眩晕症状,眼震发生于头位变化后3―10s之内,眩晕则常持续于60s之内,可伴恶心及呕吐。症状常发生于坐位躺下、或从躺卧位至坐位时、或出现于在床上翻身时,患者常可察觉在向某一头位侧身时出现眩晕,常于睡眠中因眩晕发作而惊醒。病程可为数小时至数日,个别可达数月或数年。
2、检查:
(1)Dix-Hallpike 变位性眼震试验为后半规管BPPV重要的常规检查方法
(2)正弦旋转试验 为检查外半规管之BPVV 患者。患者坐位,头前倾30o,旋转速度为0.04Hz~0.5Hz,用ENG闭眼记录,阳性者眼速在低频是相移减少。
(3)听力学检查 一般无听力学异常改变,但半规管结石症若继发于某种耳病,则可伴有患耳听力异常。
(4)其它 姿势图检查可呈现异常,但无特征性。前庭功能检查,神经系统检查以及CT 或MRI 检查主要用于鉴别诊断或病因诊断。
治疗:虽然BPPV 是一种有自愈倾向的疾病,但其自愈的时间有时可达数月或数年,严重的可致工作能力丧失,故应尽可能地进行治疗。
1、抗眩晕药 桂利嗪(脑益嗪)或氟桂利嗪,异丙嗪(非那根)等有一定的效果。
2、耳石复位法,疗效显著,是目前临床上治疗本病采用的主要治疗方法。
3、其他前庭康复治疗训练。
4、手术疗法 如上述疗法无效,且影响生活工作质量者,可行后壶腹神经切断术或半规管阻塞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