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民间叫"脑中风",包括脑梗死,脑出血,TIA(俗称:小中风)。但由于很多人对疾病不了解,认识上存在误区,常常会在病人突发脑中风,而家属在着急病人病情的同时,对医护人员的治疗及护理意见一时难以决断,导致配合不良,有时就会延误治疗,影响病人的康复。那脑中风后常见的几个误区有哪些呢?
误区1:等等看,也许就好了有些人出现脑卒中前兆时却完全不自知,常觉得忍一忍就会好的,却因此错失了最佳诊疗时间,落下了终生残疾,甚至于失去了宝贵的生命,所以预先了解脑卒中的先兆尤为重要。
常见的脑卒中的先兆有:
1、面部、舌、肢体麻木;
2、突然嘴歪,语言不利、失语、肢体无力、持物失落或突然摔倒;
3、眩晕,感觉四周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伴有恶心、走路不稳;
4、突然头痛或剧烈头痛伴呕吐;
5 、突然一侧眼睛黑朦或视物模糊,但持续时间短;
6、突然对近期发生的事件失去记忆,或个人日常生活习惯、判断力发生改变。
正确的处理:重视脑卒中的先兆,提高警惕,一旦发现家人出现脑卒中先兆,要尽早送到医院就诊。脑卒中患者如果符合适应症,可以在发病6
h之内(最好3小时之内)进行溶栓治疗,常能取得最好的治疗效果;而对于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的患者及早药物治疗可以避免进一步发展为严重的脑卒中。
误区2:为什么进了医院病情反倒更严重了?
临床上有一种病症叫做进展性脑卒中,指的是脑梗死发生后的一段时间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继续加重的一种临床过程。进展的时间长短不一,从数小时到十余天不等。发病率在20%-40%,致残率、死亡率均较一般脑卒中高。同时,卒中后水肿常常在脑卒中发生后6
h出现,电镜下可见细胞周围发生水肿, 24 h 水肿明显, 2-4 d 加重,逐渐达到高峰,可持续7-10
d。所以,脑卒中患者进医院后病情反倒会相对加重,其实是个疾病的发展过程。
误区3:就算不吃东西,也不要插胃管脑卒中的病人,可能出现吞咽功能障碍,为保证患者的营养供给及水、电解质平衡,需要插胃管鼻饲营养液。由于认识不够,很多病人认为插胃管太受罪拒绝插胃管,其实这种选择有弊无利。
插胃管的好处有:
一、鼻饲可使胃黏膜接触食物时间增加,从而保护胃黏膜,防止应激性溃疡的发生,从而改善营养状况,满足病人机体对营养的需求,增强体质,有利于康复。
二、预防进食时呛咳、误吸,导致迁延不愈的肺部感染。
三、增加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疾病康复。
误区4:一发病,纷纷前来探望患者表达关心脑卒中患者急性期需要安静卧床休息,避免不必要的声光刺激。但很多时候,亲朋好友一听说患者生病了,纷纷赶来慰问,其实这对患者的恢复极为不利。患者刚遭受疾病的重创,身体非常虚弱,应付探望人员消耗体力,同时,增加患者心理上的压力,造成情绪波动,影响血压升高,不利于疾病的康复。外来人员带入的细菌还会增加患者感染的机会。
误区5:病人发烧是因为着凉感冒吗?脑卒中患者常常会有体温升高,因为脑卒中病人的丘脑下部体温调节中枢受损,导致体温调节功能障碍,引起中枢性高热,所以药物也不能使体温降下来,往往需要物理降温。中枢性高热可在原发病的基础上,导致脑血管扩张,增加脑部代谢及自由基释放,加重脑水肿和脑细胞的损害,危及患者生命。中枢性高热其发热特点是体温可骤然升高至40度以上,持续不降呈稽留热,但无寒战;四肢温度不高,头部及躯干部温度极高;皮肤干燥、无汗。
物理降温的方法常有:局部冷疗法,包括冰袋、冰帽、冰毯;全身冷疗法包括酒精擦浴、温水擦浴等。亚低温疗法在临床应用中多为辅助治疗方法,具有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降低脑组织耗氧量及代谢率,提高对缺氧的耐受性,减轻脑水肿,抑制自由基的产生及保护血脑屏障的功能,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和致残率作用,提高愈后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亚低温疗法逐渐成为辅助治疗急性脑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误区6:脑损伤后能保住性命就万事大吉,没必要进行康复治疗其实脑损伤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阶段:康复治疗阶段,即病情稳定以后一个月内,最迟半年内,需进行康复治疗。很多患者及其家属因不了解这个阶段而错过了功能康复的机会。脑卒中后,患者若能进行积极的康复治疗,可使大部分的患者重新拥有生活自理的能力,部分患者甚至可以重返工作岗位。所以,只有正确认识了脑卒中,我们才能在关键时刻做出正确的判断,配合医生、护士做好抢救治疗工作,从而将卒中的危害降到最低,疾病康复的利益最大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