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指反复发作的浅静脉炎,浅静脉血栓形成,可发生于人体不同部位,而以下肢为最多见。常为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癌症的早期症状。
1、病因病理: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好发因素为感染、过敏、代谢性疾病、高凝状态等。本病好发于青壮年男性,但与两种疾病密切关系。
①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往往是内脏癌的早期体表现象,其原发性癌的部位涉及胃、胰、肺、胆囊等器官,特别和胰腺体尾的癌有最密切关系,因此发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要相应地作癌症相关检查。
②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可能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早期表现。鉴于患者大都是青壮年男性,开始时呈现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的病人,随后常发生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因而常认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是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一种演变,是整个病程中一个阶段的临床表现。血栓闭塞性脉管炎伴发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者占50%。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侵袭中、小浅静脉,具有血栓形成,静脉壁炎症血栓堵塞机化而再通。静脉壁炎症含有巨细胞。受累血管临近组织都无明显炎性反应。多处或全身浅静脉受累的同时,有时尚可伴有内脏静脉受累。
中医认为,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主要是由于湿热蕴结、瘀血滞留脉络所致,常为脏腑疾病的表症。
2、临床表现及体征: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好发于下肢,往往在一个区域内骤然出现条状或网条状物,红肿、压痛,有时可以在全身几个部位同时发现。发作时的临床表现,与一般血栓性浅静脉炎并无明显的不同。由于受病变连累的都是中、小浅静脉,管腔内虽然有血栓堵塞,但并不引起静脉血液回流障碍,没有肢体肿胀现象。
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全身反应比较轻,部分病人仅有轻度发热,具有间歇、游走、交替地在全身各处发生的特点,每次发作大都持续2-4周,即自行消退。间隔数周或数年后,身体其他部位的浅静脉又可同样发作,屡次周而复始的反复发作,长期发作后所遗留的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可以布满全身。
本病全身反应轻,可有轻度发热,在一个区域内或在一侧肢体上,骤然出现线状或网状红肿索状物,伴有疼痛和压痛,索状物有明显的炎症反应,2-4周后,自行消退,其他部位又重新出现,长期病变后,星花斑样色素沉着和索状物,布满肢体或周身。
3、辅助检查:血常规示白细胞数稍增高,血沉增快。同时应行胃、肝、脾、胰、肾、肠等常规检查,排除潜在性疾病,并将肿大淋巴结行病理检查,肢体动脉血供情况检查(必要时作动脉造影),以证明是否有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4、辨证论治:因湿毒入营卫,留滞于经络,蕴结成疾,故表皮红热、灼痛,仍是“脉中血流不畅,则血脉凝结而痛”。治疗宜清热利湿解毒为主,方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减:金银花、玄参、当归、乳香、没药、白扁豆、陈皮、苍术、甘草等。热盛者加大青叶、板蓝根、地丁、蒲公英、丹皮等。外治方药可选用鲜马齿苋,捣烂外敷患处,每日2次,或用硝矾洗药,经开水冲化后,趁热熏洗患处,每日2-3次。
5、一般治疗:急性期的处理,主要是对症治疗,如局部应用热敷,患肢裹扎弹力袜或弹力绷带等,也可服考的松,每天3次,每次5-10mg。肠溶阿司匹林,每日3次,每次20mg,有消炎止痛作用。如同时内脏静脉受累可疑者,可试用抗凝疗法。
6、预防措施:在预防发作方面,应解决体内感染病灶,如扁桃体炎,龋齿等;严禁吸烟,防寒防潮湿,节制房事,增强体质,防止外伤,必要时在医师指导下口服抗凝药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