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过敏性疾病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体健康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它的发病率在世界各国均居高不下。那么,这种病到底是如何发生的?
1、过敏体质是本病的内在因素。
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是由于外源性过敏原作用于人体所致。但是,在相同的环境和相同过敏原作用下,为何有的人易发生哮喘、过敏性鼻炎、湿疹或荨麻疹等,而大多数人却安然无恙呢?现代医学研究证明,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
过敏体质,决定了个体具有过敏反应的素质(易感性)。过敏体质的来源是由遗传获得的。有人进行家系调查,发现双亲皆患过敏病者,子女中75%是过敏体质;若双亲之一是过敏体质,子女中约有50%是过敏体质;至于双亲无过敏体质者,其子女仅有3.8%患过敏性疾病。说明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疾病中起了重要作用。当然,也不能忽视后天获得因素的作用。
2、过敏原的接触是本病的外部条件。
假如一个人对某种药物过敏,但如果他从不使用这种药物,则一生不会出现对该药物的过敏症;又如有人小时候因喝牛奶引起了过敏,长大以后不再饮用牛奶,他的过敏病也就好了。不过,什么时候他又开始食用牛奶或奶制品,他的过敏可能重又复发。
所以,过敏体质及外界过敏原的接触,是过敏性疾病中的两个决定因素。有过敏体质而不接触过敏原,不会发病;反之,接触过敏原而无过敏体质,也不会发病。
既然遗传因素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不是过敏性疾病在初生时就都表现出来呢?事实并非如此。有一患者,虽然其女儿在婴儿期就对牛奶过敏,但患者本人到28岁才出现过敏性鼻炎的症状,而其父亲年过五旬却染上了支气管哮喘。有些病人,尤其是哮喘患者,在儿童期有过哮喘症状,随着年龄的增长,症状可能自行缓解,但到一定时候又重新出现,以致哮喘复发。这些都说明,过敏体质是过敏发生的内在原因,而过敏原的接触则是发病的外部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过敏性疾病的发生正是这一辩证规律的具体体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