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次感染结核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称原发性肺结核病,通常叫做Ⅰ型肺结核,多发生于儿童,故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但也偶见于未感染过结核菌的青少年或成人。也就是结核菌被吸入肺部后,最先引起的肺内病变称为原发灶。原发灶通常只有一个,偶尔也有二个甚至二个以上,常累及周围淋巴管,形成淋巴管炎。沿淋巴管进一步累及肺门淋巴结,形成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影像上形成哑铃型,故称为原发综合征。
原发性肺结核症状轻微而短暂,常无明显的体征,很多患儿均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仅表现PPD试验阳性。少数患者可以出现过敏性增高症候群如结节性红斑、多发性关节炎等;并可伴有周身的轻、中度中毒性症状,如倦怠、食欲减退、发热、盗汗等,为期2~3周或更长。常无明显的体征,如有肺不张和肺实变,则叩诊可闻浊音,呼吸音减低或呈支气管呼吸音。支气管部分阻塞时可闻哮鸣音。广泛的支气管肺炎或空洞形成,可闻湿罗音。
绝大多数(98%)原发性肺结核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力逐渐增强而自然痊愈。小的病灶可完全吸收或纤维化,较大的干酪样坏死灶则发生纤维包裹和钙化。有时肺内原发病灶虽已愈合,而肺门淋巴结内的病变继续发展,结核菌通过淋巴道蔓延至附近淋巴结,使肺门附近更多的淋巴结受累,甚至蔓延到纵膈淋巴结形成支气管旁淋巴结结核。经适当治疗后这些病灶仍可包裹、钙化而痊愈。少数患儿在此时期因营养不良或患其他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百日咳、白喉等),使机体抵抗力下降,病变逐渐恶化,肺内及肺门淋巴结病变继续扩大,并通过淋巴管、血液、支气管等途径播散至其他器管。
原发性肺结核是如何发生的?
在我国约80~90%结核菌感染是通过呼吸道感染肺部的,因此原发性结核病一般就是指原发性肺结核,多见于肺的通气较好部分,如上叶底部、中叶或下叶的上部,且常靠近胸膜,以右肺多见,单个发病。它很快发生干酪样变,随即受到纤维包裹。干酪样物质失水、钙化、甚至骨化而愈合。在原发病灶的形成过程中,细菌沿淋巴管到肺门淋巴结,引起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结核,后者同样发生干酪样变。
原发性肺结核大多能自动愈合,感染后是否致病与人体的免疫力有关。年龄小抵抗力低者,致病的机会越多。成年人初次感染结核菌,处于无免疫状态者,亦可引起原发性肺结核。原发病灶进展可形成空洞和病灶播散。肺门和纵隔淋巴结的进展较为常见,淋巴结的干酪样变继续发展,引起淋巴结周围炎症;病变又可直接或通过淋巴管蔓延到附近的纵隔淋巴结。干酪性淋巴结压迫或破溃到支气管,形成支气管淋巴瘘,引起支气管结核及相应的肺段改变,如肺不张和阻塞性肺炎。淋巴结结核破溃到血管,细菌进入血循环,造成程度不等的血行播散。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