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进化了、科学发展了、生活和工作条件改善了,人们的疾病反而多起来了,腰椎退行性疾病发病率上升。50岁以上人群中普遍存在椎间盘退变,MRI不能区分在T2加权上信号减弱的腰椎间盘是正常老化的椎间盘还是疼痛的病理椎间盘。1986年,Crock 提出椎间盘结构的内破裂这一概念,认为没有神经根压迫也会出现腰腿痛。此后,椎间盘源疼痛这个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
什么叫椎间盘源性腰痛? Ross对此有两种理解:(1)包括一切由椎间盘退变引起的腰痛:椎间盘内破裂、椎间盘退行性病变(disc degeneration disease,DDD)、椎间盘突出、椎间不稳等;(2)由椎间盘内部正常结构破坏和生化改变引起的腰痛或放射痛。
一、椎间盘源性腰痛:
指伴有或不伴有下肢放射痛的慢性腰痛,起自椎间盘本身,由椎间盘内部正常结构破坏和生化改变引起的腰痛或放射痛。在创伤和不正常应力下,导致纤维环内破裂,进而引起髓核变性,在IDD的初期髓核可能是正常的。
二、椎间盘源性腰痛的诊断
(一)临床症状:大多数人腰部有弥散性钝疼,疼痛位于下腰部、臀部,一部分人可伴有下胸部、上腰部、腹股沟、下肢牵涉痛。负重腰疼症状加重。交感神经交通支伴行窦椎神经使得疼痛难以定位。
(二)腰椎间盘造影:这是诊断盘源性腰痛的惟一方法。造影后紧接着行CT检查进一步提高诊断率。
三、激发疼痛实验
1、临床分类(患者感受):(1)无痛无压力感;(2)有压力感无痛;(3)不一致的疼痛;(4)相似疼痛;(5)完全一致疼痛。
2、激发疼痛实验存在的问题:慢性疼痛出现中枢致敏,脊髓背角的活动不再依靠外周组织损伤生理刺激引起疼痛;心理因素(主观感受)。
四、MRI对盘源性腰痛的诊断价值
MRI可观察椎间盘的形态和涵水情况。T2像纤维环后部高信号区(HIZ),是一种MRI征象,在腰痛患者中的出现率是37%。HIZ的实质是后部外纤维环的炎性反应;髓核物质经破裂道突出到外纤维环;外纤维环的血管化。Carragee认为有腰痛症状者HIZ出现率为59%, 无腰痛症状者HIZ出现率为24%,其诊断价值不大。我们近来研究发现,纤维环破裂程度分级越高,MRI出现HIZ的比例也越高,有高信号区的纤维环破裂程度严(P<0.01)。高信号区与造影疼痛反应阳性之间并无明显一致性(P>0.05)。MRI检查结果需要与椎间盘造影紧密结合,才能在手术节段的选择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