卵圆孔的形成是在胚胎发育至第6、7周时,心房间隔先后发出2个隔,先出现的隔为原发隔或称第一隔,后出现的隔为继发隔或称第二隔,原发隔自心房中线背侧壁呈半月形长出,向房室管生长与心内膜垫融合,与房室隔尾端部留一小孔,称为原发孔。在原发孔未闭合前,原发隔近头端部分形成一孔,称继发孔,是胎儿时期的血液的正常通道。
同时在第一隔的右侧由心房壁上又长出一镰状形隔,称继发隔或称第二隔,此隔不继续生长分离心房中途停止,镰状形凹陷呈卵圆形称卵圆窝,卵圆窝处原发隔与继发隔未能粘连融合留下一小裂隙称之为卵圆孔,卵圆孔是胎儿发育必需的一个生命通道,来自母亲的脐静脉血也正是经此通道进入胎儿的左侧心腔,然后分布到全身,以此提供胎儿发育所需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为什么会有卵圆孔未必呢?新生儿出生时,随着第一声啼哭,左心房压力升高,使左侧的原发隔部分紧贴在右侧的继发隔上,发生功能性闭合,1年内达到解剖上的闭合。若年龄>3岁的幼儿卵圆孔仍不闭合称为卵圆孔未闭,也可以理解为小型的房间隔缺损。卵圆孔未闭是目前成人中最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异常,成年人中有20%~25%的卵圆孔不完全闭合,也就是在正常人群中约4人中即可检出1人患有此病。
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卵圆孔未闭一般不引起两房间的分流,对心脏的血流动力学并无影响,因而认为“无关紧要”。那么到底需不需要治疗呢?部分国家对于卵圆孔未必的治疗持积极的态度,但是在我由于经济水平和生活压力比较大,治疗态度不够积极。一般的患者小的时候,对身体影响缺损不大,都不会治疗,但是长大后容易出现脑栓塞等问题。
近年来的许多研究表明,卵圆孔未闭与不明原因脑卒中患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这是因为通过未闭的卵圆孔;
下列栓子可进入左心系统引起相应的临床症状:
①下肢深静脉或盆腔静脉的血栓
②潜水病或减压病所致的空气栓子;
③手术或外伤后形成的脂肪栓子。而且对于发生过血栓事件的卵圆孔未闭患者其再发的危险性依然很高。
因此,针对病因治疗,封闭高危人群的开放的卵圆孔,有望降低患者的发生率。另外,也发现卵圆孔未闭与减压病、偏头痛等的发病有关,所以闭合卵圆孔可能有益于上述患者。因此,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该积极的治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