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被大气包围着,随着距地面高度的增加,大气 越来越稀薄,气压越来越低。在海平面上,一个大气压相当于 101. 32千帕(760毫米汞柱)的压力。一般来说,在海拔5500米 {空,气压约降低一半;在海拔11000米高空,就只有1/4个大气压了。当我们乘坐飞机上升到离海平面36--59米时,外界气压降低0.4-0.7千帕(3-5毫米汞柱),这时我们就开始感到耳内有胀满感,这是因为鼓室内压力仍然是1个大气压,比外界的大,由于这个压力差,使得鼓膜轻微外凸。当飞机上升到海拔150米时, 气压降低2.0千帕(15毫米汞柱)。这时我们会突然感到耳内发生“嗒”的一声,同时耳内的胀满感也顿时消失。这是因为鼓室内的气体冲开咽鼓管鼻咽部开口而逸入鼻咽部,这一动作使鼓室内外的气压获得新的平衡,于是鼓膜骤然回复原位,发出“嗒”的一 声。如果飞机继续上升,气压继续下降,上述情形会周期性出现。 不过,每次所需的压力差将不再是2.0千帕(15毫米汞柱),而是更低,这是因为外界空气逐渐变得稀薄,鼓室内的空气更容易排出。直到鼓室内的气压只剩到0.48千帕(3.6毫米汞柱)时,就再没有力量冲开咽鼓管了。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喉科姚卫杰
当飞机下降时,情形刚好相反。这时外界气压逐渐上升,鼓室处于相对的低气压。但由于咽鼓管的单向活门作用,外界空气不容易进人鼓室,于是就只有依靠吞咽时咽鼓管咽口的开放动作来获得鼓室内外气压的平衡。在飞机徐徐下降时,人的自然吞咽动作则足以使鼓室内外的压力获得平衡。但是在急速下降或俯冲时,情况就不一样了,这时外界气压急剧升高,必须加快吞咽动作,增加咽鼓管咽口开放的次数,才能有足量的空气进人鼓室,消除压力差,否则大气压力会将鼓膜向鼓室内推入,以致鼓膜内陷。
当有人患有感冒或鼻咽部的其他炎症,咽鼓管咽口黏膜肿胀,或是咽鼓管咽口有异物(如增生的淋巴组织、腺样体肥大或鼻咽部 肿瘤)堵塞,均可导致咽鼓管咽口不易开放,咽鼓管通气功能发生故障,因而造成鼓室内外压力不能平衡。此时乘坐飞机,在鼓室内的气压较大气压低8千帕(60毫米汞柱)时,患者就会感到耳痛、耳鸣,甚至眩晕;较大气压低13.3-20.0千帕(100-150毫米汞柱)时,鼓膜就会破裂,此时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如雷贯耳,痛楚无比。继而发生剧烈眩晕、耳鸣、耳道流血,甚至昏倒现象,这时不仅鼓膜破裂,鼓室黏膜也会受损,以致造成“航空性中耳炎”。
即使不是在乘坐飞机的情况下,地面上的大气压也并不是永久保持恒定的,也会有波动。不过一般波动范围不超过2.7-4.0千帕(20-30毫米汞柱),这种变化进行缓慢,正常人的咽鼓管定期开放,就足以产生调节作用,所以不会有什么不舒服的感觉。而一旦患有感冒等疾病时,咽鼓管调节气压功能一时发生障碍,鼓室内也会出现小的负压。这时鼓膜轻度内陷,患者就会感到耳闷、耳鸣等症状。一旦感冒痊愈,耳鸣症状即可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