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郑大五附院血管外科应用最新的血管腔内治疗手段成功治愈了一位主动脉缩窄患者。该患者男性,40岁,因间断心悸、胸闷伴心前区不适辗转于省内多家医院,均按心脏病治疗,效果不良。经介绍来郑大五附院血管外科,入院即发现患者下肢动脉搏动不能触及,下肢血压不能测得,锁骨区听诊可闻及血管杂音,即怀疑主动脉缩窄诊断。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疾病,发病率很低,表现为主动脉弓和降主动脉交界处管径的严重缩窄,心脏的血液不能顺畅地流向下方,导致下肢血供不足和上肢、头部的血压升高,一旦发病,如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导致心力衰竭、脑血管意外及下肢缺血性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健康和生命安全。该病的诊断率较低,很多医院对此认识不足,多误诊为心脏病、高血压,使很多患者得不到有效的诊治。
该患者经胸主动脉CTA检查,明确了主动脉缩窄的诊断,胸主动脉就像被绳子勒住似的,形成了一个类似数字“3”的形状,而左锁骨下动脉和下端胸主动脉出现了扩张。
据郑大五附院血管外科王兵主任医师介绍,该球囊为BIB技术,即Balloon InBalloon,就是球囊里套球囊,而支架为CP支架,即套在球囊上的铂铱合金覆膜支架。通过第一次小球囊的预扩张和第二次大球囊的扩张,将主动脉的缩窄解除,同时将支架定位于缩窄处,起到了持续支撑的效果,一次解决问题,再狭窄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缩窄最新、最合理的技术。
以前对该病的治疗主要是开胸行主动脉的修复,创伤较大,死亡率高,痛苦大,住院周期长,严重限制了该术式的开展。近年来,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在省内率先开展了主动脉缩窄的腔内治疗,创伤小、痛苦小、恢复快、费用低、复发率低,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该病人诊断明确,症状典型,住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于第二日行腔内手术治疗。医生们先在患者的右大腿根部切开了一个小口,寻找股动脉,于股动脉上穿刺,在术中DSA的监视下将一根细细的导丝经过腹主动脉、胸主动脉下段,通过主动脉缩窄处,顺利进入升主动脉。沿着导丝进入一个套有覆膜支架的双球囊,放置于主动脉缩窄处,将第一个小球囊预扩张,再将大球囊扩张,顺利将支架贴覆于主动脉狭窄处,再次造影显示主动脉缩窄解除。退出器械,缝合伤口,手术结束,整个过程仅用时不足1小时。术后患者心悸、胸闷、心前区不适症状很快消失,下肢动脉搏动也可以触及。目前,患者已离床活动,自我一切感觉良好。
据郑大五附院血管外科王兵主任医师介绍,该球囊为BIB技术,即Balloon InBalloon,就是球囊里套球囊,而支架为CP支架,即套在球囊上的铂铱合金覆膜支架。通过第一次小球囊的预扩张和第二次大球囊的扩张,将主动脉的缩窄解除,同时将支架定位于缩窄处,起到了持续支撑的效果,一次解决问题,再狭窄率极低,是目前治疗主动脉缩窄最新、最合理的技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