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雾病(moyamoya disease)
一、 概念
烟雾病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进展性双侧颈内动脉末端狭窄,以致闭塞伴脑底一场血管网形成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儿童及青少年以脑缺血、梗塞为特征,成人则常以脑内出血为首发症状。
二、 命名
烟雾病即脑血管moyamoya病。1955年首先由日本清水和竹内报道此病,1966年
铃木等根据脑血管造影是所见的血管形态学表现,即脑基底部的异常血管网像吸烟时吐出的烟雾一样,故命名为“烟雾病”,日语为moyamoya。这一命名被广泛接受和应用。它是影像学命名。
三、流行病学
本病最先由日本人报道,日本学者曾认为此病是日本人特有,1968年以后,世界各地逐渐都有报道。此病的确诊靠脑血管造影,所以到目前为止,尚无法对其发病率做出客观调查统计。但此病并非少见,国内北京、上海、山东、河南、湖北、安徽、河北、内蒙古都有不少报道,在河南发现的病例越来越多。
四、临床表现
1、发病年龄:多发于儿童和青少年,亦可见于成人。文献报道为4―65岁。10岁以下,30―40岁为两个高发年龄组,分别占50%、20%。
2、性别:男女均可发病,男:女1:1.31。
3、种族:起初认为是日本民族所特有,但现在世界各地、各民族均有报道,但兖州报道最多,其中以日本占多数。
4、分组:由于少年和成人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为分析方便,一般将其分为少年组、成人组。
①少年组≤15岁(也有定位≤19岁),95%表现为脑缺血症状,以出血为主要表现的仅占5%。
②成人组:以出血为主要变现者65%,以缺血为主要变现者24.8%。
五、治疗
任何药物都无法阻止该病的自然进展,唯有外科手术是较有效的治疗方法。主要通过脑血管的直接重建,间接重建及直接+间接组合重建术,改变大脑半球学工,预防其它缺血发生发展。
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 1972年yasargil首先应用。
耳后动脉――大脑中动脉
枕动脉――大脑中动脉
颞浅动脉――小脑上动脉
枕动脉――小脑上动脉
颅外动脉――移植血管――颅内动脉吻合
B:非吻合血管搭桥术
(a)颞肌――血管联合――脑贴敷术
(b)颞浅动脉贴敷术:疗效与颞肌、血管联合贴敷相当,尤其 吻合血管失败时。
(c)硬脑膜――脑动脉血管联合术。
(d)肌肉――血管――脑联合术
优点:原有侧支循环影响小,头皮间隔不明显,不影响外观美容,手术创伤小,时间短,产生的神经症状小。
(e):硬脑膜翻转贴敷术:即将带有硬脑膜中动脉的硬膜外面覆盖于脑表。
(f):其它组织贴敷术:如帽状腱膜、皮下组织覆盖于脑表面。
C:大网膜颅内移植术
大网膜粘附和建立侧支循环的能力特别强,数h即可粘连,数天后即有侧支循环建立。1980年,Karasawa首创分为带蒂大网膜颅内移植,游离大网膜颅内移植(吻合血管,不吻合血管)
六、预后
取决于疾病的自然发展,与年龄、病因、病情轻重,脑梗塞程度,之后疗方法是否临床有关。
死亡率:小儿1.5%,成人7.5%,30%小儿可有之力地下,成人颅内出血者死亡率高,若昏迷时间短,多不留后遗症。
自然病程:自然病程1年至数年,乃至十余年,一旦脑底动脉完全闭塞,当侧支循环已建立后,病变就停止发展。
总之,预后尚属乐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