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中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尽管房颤抗凝治疗预防血栓栓塞事件的有效性和重要性已有很多循证医学证据,然而许多房颤患者,甚至有多个危险因素的高危房颤患者,未接受任何预防抗凝治疗。华法令作为传统有效的房颤抗凝治疗药物,因影响因素较多和频繁抽血监测,在实际临床应用中受到很大限制。
近年来新型抗凝药物不断涌现,大型临床试验结果令人鼓舞,无需调整剂量,无需监测,有可能替代华法林。美国和欧洲也于近年更新了房颤治疗指南,推荐不同危险的房颤患者选择不同的抗凝治疗方案。
个世纪5个主要临床试验荟萃分析结果确立了华法令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和相对安全性。华法令适应症范围广泛,可用于高危房颤,房颤复律,瓣膜移植,深静脉血栓,肺栓塞等,价格便宜,是目前大多指南推荐的口服抗凝药物。
但是华法令抗凝治疗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导致华法令使用严重不足。
(1)华法林影响因素较多:许多食物、药物及遗传等因素均可影响华法林的作用;
(2)治疗/安全窗口窄(INR在2-3之间):抗栓疗效与出血风险共存,即使INR在治疗窗口内,仍存在出血风险;另外不同患者相同INR值出血风险却不同;
(3)需要频繁抽血监测INR ,不仅增加费用,还导致患者的顺从性下降;
(4)需频繁调整剂量:由于个体代谢基因型不同,达标需要的剂量可能变异很大,另外治疗中受药物食品等影响因素也需不断调整剂量。
(5)强调INR值达标达到治疗时间的60%以上,如果INR达标到治疗范围的时间<60%,有可能完全抵消服用华法林的获益。
华法林的使用不足是广泛存在的。近期Lip教授等对1997-2008年的98个房颤抗凝治疗研究进行了系统回顾,高危人群抗凝治疗率<70%定义为治疗不足。分析发现,29个研究人群为有卒中史/TIA需接受抗凝治疗,其中25个研究报道抗凝治疗不足,21个研究口服抗凝治疗水平低于60%。
在报道CHADS2积分≥2的9个研究中有7个研究抗凝治疗率。上述结果提示除了临床医师的认识外,华法令存在的问题导致在临床实践中房颤患者抗凝治疗的严重不足。虽然指南推荐对于不能或不愿应用华法治疗者可用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替代治疗,但是临床试验证实阿司匹林+氯吡格雷预防卒中和血栓栓塞的疗效不如华法令,而单用阿司匹林疗效不如双重抗血小板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