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适合于神经内镜技术治疗的疾病就是蛛网膜囊肿,这是因为囊肿腔内充满着晶莹剔透的脑脊液,这就为内镜技术提供了宽敞的操作空间。 空军总医院神经外科周岩
蛛网膜囊肿可逐渐增大并压迫周围的脑结构或引起梗阻性脑积水。手术的目的就是要使蛛网膜囊肿和脑室或是脑池之间沟通,方法越简单越好。沟通之瘘口要足够大,以避免瘢痕形成导致瘘口的再闭。
只要蛛网膜囊肿产生了相应症状,且没有手术禁忌症,就可进行神经内镜手术。对于无症状的蛛网膜囊肿的手术治疗,目前存在较大的争议。我个人的观点是:对于成年人而言,无症状的蛛网膜囊肿可临床观察,可暂不需手术;但是对于儿童,蛛网膜囊肿如果产生了明显的占位效应,即使没有相应的临床症状,也应当向其父母建议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因为它会对周围正常脑组织的发育造成影响。
这里先和大家说说“鞍上蛛网膜囊肿”。
鞍上蛛网膜囊肿常常因为对室间孔或中脑导水管的堵塞,导致梗阻性脑积水。通常情况下,这个手术是不需要神经导航参与的。颅骨钻孔位置大致位于中线旁2.5cm、冠状缝前1cm。先将内镜导入侧脑室。多数室间孔都非常宽敞。蛛网膜囊肿顶得造瘘口大概为1×1cm。造瘘口边缘需用双极电凝烧灼。然后,将内镜导入囊腔内,通常在这里我们能看到非常清晰的桥前池血管神经结构。在几乎所有的鞍上蛛网膜囊肿的病例中,我们都能在基底动脉附近发现蛛网膜活瓣,这可能就是蛛网膜囊肿形成并逐渐增大的主要病理发生因素。如果可能,需要在蛛网膜囊肿和基底池之间再完成第二个造瘘口,这样就形成了脑室-蛛网膜囊肿-基底池交通。
我们通过一个典型病例,和大家一起进一步理解这个手术。
这是一个9岁的小女孩,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加重的头痛,持续了一年。
脑MRI显示为鞍上巨大的蛛网膜囊肿,并伴有双侧侧脑室不对称性扩张。因为左侧侧脑室较大,所以手术入路选择从左侧进入。因为蛛网膜囊肿的堵塞,左侧室间孔异常扩张。 环形电凝蛛网膜囊肿之囊壁。 使用双手操作技术切开并造瘘蛛网膜囊壁。宽敞的造瘘口。 进入蛛网膜囊肿腔内,即可见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小脑上动脉、动眼神经。再用30°内镜进一步观察上述神经血管结构。 再用45°内镜观察并确认中脑导水管通畅。 向前可见垂体和垂体柄。 然后再将内镜向右偏转,就可看见颈内动脉、眼动脉、后交通动脉、脉络膜前动脉和垂体上动脉复合体(箭头处)。 在基底动脉周围可以发现蛛网膜上的裂隙样活瓣(箭头处)。 先用显微剪刀在基底动脉周围剪开蛛网膜。 然后用Decq钳扩大切口。
这就是最终的蛛网膜囊肿-基底池造瘘口。 再将内经导入基底池,可见外展神经、小脑前下动脉和基底动脉。 从侧脑室退出内镜,最终形成的造瘘口为侧脑室-蛛网膜-基底池。
术后3个月复查脑MRI提示造瘘口宽敞、未闭合,脑脊液经造瘘口流动通畅。蛛网膜囊肿和脑积水明显减小。患儿的头痛症状完全消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