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是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是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下至股骨颈基底部之间的骨折,是常见的髋部骨折之一。由于老年人骨质疏松、平衡能力差、易于摔倒等原因,股骨颈发病率相对较高,而青壮年发病则往往是由于巨大的暴力所致。
2、股骨颈骨折是否需要住院治疗
由于老年人长期卧床会导致褥疮、坠积性肺炎、泌尿系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护理工作量大,且患者因疼痛而拒绝活动会进一步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发症严重者最终可危及生命。有学者报道,股骨颈及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如不及时手术治疗,由于受到护理不当及患者自身状况等因素影响,相当一部分老人的生存率仅为2-3个月。此外,股骨颈骨折发生骨折不愈合及股骨头坏死的风险非常之大。故而,股骨颈骨折患者如果没有明显的手术禁忌症均需要住院手术治疗。
3、住院费用
股骨颈骨折的治疗费用因治疗方法不同而有所差异。比如:采用相对保守的空心钉进行固定费用相对较低,空心钉固定又因选择的钉子不同而价格不同:国产的空心钉一般每根六七百元左右,进口的大约一千八百元左右;而采用人工关节置换术的话,价格从国产的一两万元到五六万元不等。另外,患者伤前的健康状况会影响到术后用药情况,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总体住院费用。
4、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空心钉固定,空心钉固定加骨瓣移植,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人工股骨头置换,克氏针固定等。由于治疗方法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预后,故而应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生根据患者年龄、骨折类型及全身状况,对病情进行全面评估后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法。如儿童股骨颈骨折需在良好的复位后以克氏针固定,避免损伤骨骺,影响儿童发育;青壮年股骨颈骨折避免行人工关节置换术;老年人骨折应根据情况选择人工关节等等。
5、股骨颈骨折后是不是治疗越早越好
是的,早期治疗有利于尽快解除骨折后血管受压或痉挛,尽早恢复骨折端的血液供应;同时,长期卧床易引发褥疮、血栓、肌肉萎缩、关节活动度变小、肺炎等并发症。股骨颈骨折手术原则上不超过2周。
6、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影响因素
股骨颈骨折术后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机率约为20-40%,其高危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1、骨折部位:股骨颈骨折越靠近股骨头,发生不愈合和股骨头坏死的机率越高,特别是股骨颈头下型骨折、髋关节脱位等损伤可造成股骨头血运障碍,导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发生率增加;
2、年龄:中老年患者的股骨颈骨折易发生不愈合,而青壮年股骨颈骨折因致伤暴力大,股骨颈周围血供损伤更大,股骨头可能在受伤的当时就已经发生骨小梁压缩、塌陷,头内压力增加,进一步影响股骨头血供,因此更易发生股骨头坏死;
3、负重:过早弃拐活动造成股骨颈骨折端不稳定,出现骨折端的相对滑动,进一步加重血管损伤,是导致股骨头坏死的重要原因;
4、错位程度和复位质量:股骨颈骨折轻度错位,股骨头坏死率为15.7%,中度错位者为35.7%,重度者则为51%,复位质量越好,股骨头坏死发生率越低。
7、如何避免股骨颈骨折术后股骨头坏死
1、不过早负重。股骨颈骨折单纯从骨折愈合的角度讲12周以后基本上就可以负重,但因为股骨头坏死发生较晚,扶拐杖行走最好一直坚持到术后1~1.5年;
2、勤复查。即使骨折愈合,也要追踪3~5年。研究表明约85%的股骨头坏死发生在骨折后3年内,98%发生在5年以内。对于股骨颈骨折的治疗和疗效的评价,不能仅仅观察到骨折愈合,而应随诊至伤后5年。如发现X线片有钉痕出现,股骨头高度递减和硬化透明带等现象,表明股骨头已有坏死先兆,应积极采取措施,防止其进一步发展;
8、术后锻炼方法
依据手术方式的不同,在术后不同的时期需采用不同的锻炼方法
1、空心钉固定术后锻炼方法:
1)愈合期
手术后3~5天开始卧位坐保健体操练习,每日1~2次,主要内容包括趾与踝的主动练习、股四头肌和臀大肌的静力性收缩;第2周在医护人员的扶持下不使股骨旋转与内收,做髋、膝主动屈伸运动,动作轻柔,幅度小,重复次数少,以不引起明显疼痛为度;同期上肢行支撑肌肉的抗阻练习,包括胸大肌、背阔肌、肱三头肌等。术后第2个月,坐在床边双小腿下垂,膝关节紧贴床沿,患肢行主动屈伸练习,以双下肢不肿胀、膝关节主动伸直达60°以上为佳;术后6周后可在坐位行主动屈髋、伸膝练习。不宜在床上盘坐,以免髋关节外旋影响股骨颈骨折的稳定性。在床沿坐,双小腿踩踏脚凳上,练习用双臂撑起上身和双臂支撑并向后上方抬起臀部。
术后3个月,可增加下列练习:
①仰卧位,患肢伸直做主动下肢内收、外展运动,以及俯卧位患肢伸直抬高做伸髋肌力练习。
②坐位做抗阻股四头肌练习,必要时做恢复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练习。年龄较轻、体质较强的患者可作双掖杖两点步行,患肢不负重。
2)恢复期
骨折愈合进入恢复期,此期要加强髋、膝、踝部的练习活动,患肢逐步恢复负重,以恢复髋与膝的关节活动范围,恢复行动能力,加强下肢的稳定性。
第一个月增加下列练习:①髋关节屈伸的关节活动范围牵伸。扶杆双足站立做踝关节主动的屈伸、内翻、外翻运动及下蹲起立。再1周后,增加扶杆站立做双下肢交替步运动。平行杆内步行和用双掖杖做四点步行。
第2个月,可练习用健侧上肢拄单拐步行,2周后可改由患肢上肢扶拐。
第3个月,可改为由健侧上肢扶手杖步行。增强髋关节的内收、外展和旋转练习。2周后改由患侧上肢扶手杖步行。
以后再逐步提高下肢负重能力、耐力和行动能力及ADL功能,包括变速行走、跨越障碍、拾取落地物件、上下楼梯、用厕所、洗浴等。这一过程可长达1~1.5年,期间应定期复查,包括X线片复查,查看功能恢复情况,观察有无股骨头坏死的倾向。
2、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锻炼方法:
1)术前康复教育
向病人解释手术情况,介绍术后康复方案,教会病人进行踝泵收缩、股四头肌、N绳肌、臀肌等长收缩动作,增强下肢及上肢的肌力训练。练习体位转换,指导病人扶拐用3点或4点步态行走。介绍术后应避免的动作及体位。心理指导,消除病人对手术的恐惧及疾病康复的畏难情绪。
2)术前评定
术前进行步态、四肢肌力及髋关节活动范围的评定。
3)术后康复
①术后2~3个月内应避免的动作及体位
a.避免内收 术后患髋内收易使人工关节脱位。术后患肢应保持外展位,侧卧时在两腿之间放一枕头或被子,防止内收。
b.避免“跷二郎腿”,下蹲穿鞋、蹲位大小便等动作。
②肌力训练
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患肢踝泵运动、股四头肌、N绳肌及臀肌的等长收缩练习。双上肢及健侧下肢的肌肉力量训练,尽早开始深呼吸练习并持续坚持下去。
术后第3天开始屈髋、伸膝练习,患肢外展,抬高臀部(桥式运动)练习。
术后第7天开始臀肌的抗阻肌力练习。
肌力训练要在无痛或患者能够忍受的范围内进行,根据病人的情况酌情不断增加练习的频率和强度。
③关节活动度练习
双上肢及双下肢诸关节每天进行3~4次主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每次5~10分钟。术后第3天开始患髋的被动关节活动度练习,术后第7天开始主动屈曲膝及髋外展练习。但屈髋不能超过90°,避免内收、内旋、半屈动作。
④负重及体位转换
术后第2~3天,训练卧位到坐位的转换。术后第5~6天,从床上到椅子转移。术后第7天,扶两拐站立,练习扶双拐或步行辅助装置行走。
⑤出院前评定及教育
出院前应进行肌力、关节活动度、行走能力等评定。教会病人家庭训练方案,强调术后应避免的动作及体位。
出院后日常生活注意事项
人工关节术后正确穿袜一位术后患者由于不注意,穿袜子时将腿部外旋,用提鞋的姿势,结果造成关节脱位。有人还采用跷二郎腿的姿势坐着穿袜。这都是不对的。正确穿袜姿势是:坐在床上或比较高的凳子上,屈髋屈膝,膝关节稍微向小腿内侧收。
上厕所时采用坐便器,睡觉要养成仰卧位的习惯,术后定期到医院复查也很重要。术后第1、3、6、12个月分别复查一次,以后是每年复查一次。
术后防骨质疏松,中老年患者的骨质疏松如果不加以控制,将很有可能‘葬送’人工关节,这话不是危言耸听。骨质疏松的危害在于造成骨骼肌肉不能和关节假体长在一起,容易导致关节假体松动或假体周围骨折。多晒太阳,适量运动,饮食注意钙质的摄入,必要时补充钙剂。有的病友术后天天喝骨头汤,这是误区,实际上平时喝牛奶就已经能够提供足够的钙质了。骨头汤喝多了不一定吸收,还会妨碍脾胃功能,如果要喝,一周一两次即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