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脏、脾脏正常情况下,肾脏实质回声高于肝脏和脾脏即为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为肾实质损害,在不同阶段其病理改变也不同,归纳起来有三类,一类是肾实质以充血水肿为主,声像图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增厚,锥体回声明显减低,肾窦回声缩小,肾体积可能增大。另一类是以结缔组织增生为主,主要表现为肾实质回声增强,严重者实质与集合系统分界模糊。第三类是肾实质萎缩、纤维化,病肾的体积缩小,实质与肾窦回声明显增强,甚至与周围组织分辨不清。上述病理改变是肾实质弥漫性回声改变的声像图基础,但敏感性、特异性较低,鉴别病因的价值不大。肾实质弥漫性改变者,多有蛋白尿或血尿,可出现在急性和慢性肾小球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盂肾炎及糖尿病、肾淀粉样症、高血压、肾血管病等造成的肾损害。
弥漫性肾脏病变主要包括肾单位、血管、组织间疾病,它们是相互关联的,血管病变可引起肾单位和组织间病变,同样,组织间变化不可避免的伴随着血管和肾单位病变。超声检查只是对肾损害作参考评估及对尿液异常者进行病因筛选。一般认为,可以结合临床表现来评价疾病的发生和严重程度,如肾实质回声增强,皮质和髓质及肾窦分界不清,常提示肾损害严重,如双肾萎缩,肾实质变薄,则有明显的肾功能不全。特别是对处在急性肾功能衰竭状态的患者,超声对确定是否存在肾脏病因有较重要的价值。此外,也可根据肾损害的程度估计其预后,通常肾脏体积越小,内部结构越不清,预后就越差。
肾脏功能的好坏取决于肾脏血流灌注的状态,当其发生病变时,无论是弥漫性还是局限性,受损害的肾实质或局部病灶内的血流灌注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研究表明,肾脏解剖区域肾血流量相对较小的改变,就可能对肾小球滤过率、肾功能形成较大的影响。目前,肾血流灌注的测定,多为肾皮质血流,主要因为肾皮质部位含有大量的血管性结构,血流量约占整个肾脏血流的90%,测定肾皮质的血流灌注变化,基本上可以反映整个肾脏的血供情况。
多普勒声像图有助于评价肾病患者的肾功能状态,多普勒频谱各项参数变化是一种快速、无创、可以反复使用的检查方法,可为临床参考评价肾动脉状态提供重要依据。正常肾内血流信号丰富,各级肾内静脉血流显示清晰,小叶间动脉呈放射状分布。而慢性肾功能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 CRF)时,肾动脉内径变细,肾内血流信号稀少,小叶间动脉罕见,各级血管血流速度减低,肾脏的小管间质病变在慢性肾功能衰竭的进展中具有重要作用。肾动脉血流参数可提供肾内血管阻力大小的信息,在CRF时,肾内段动脉、叶间动脉的阻力指数增高。在肾功能代偿期为高速低阻频谱,肾功能衰竭期为低速高阻频谱,阻力指数与肾功能损害程度成正相关,而与肾皮质厚度呈负相关。
彩色多普勒能量显像(Color Doppler Energy Imaging CDE)是近年来研制的一种新型彩色多普勒成像技术,其成像参数不是速度成份,而是血流中红细胞的能量成份,成像不受声束与血流夹角的影响,所显示的信号范围广,信息丰富。CDE显示的血流连续性好,形态学查对完整,尤其是能将正常肾实质内的细小血管显示出来,构成丰富的血管树.达到了肾血管造影的效果,这是用CDFI显示所不能达到的.对肾功不全的氮质血症期及尿毒症期的肾实质血液检测明显高于CDFI。CDE能反映肾功能不全程度,但对正常肾和慢性肾炎肾脏不能区别,并且,用CDE除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外,能更容易地显示肾皮质,简化了肾皮质的测量.总之,CDE图像血液信号丰富,血流的连续性好,可敏感地显示肾脏细小血流并不受角度的影响,达到血管造影的效果,在临床上有着广泛用途。根据CDE在肾实质内有无血流信号及其形态学表现、将其分为4级:0级:主肾动脉、段动脉尚可显示,叶间动脉、弓状动脉及小叶间动脉均不显示彩色; I级:主肾动脉,段动脉显示尚清晰,叶间动脉显示不完整、彩色不连续、弓状动脉呈星点状,小叶间动脉显示不清;II级:主肾动脉、段动脉、叶间动脉清晰显示,呈树枝状,弓状动脉连续,小叶间动脉稀疏,呈短线状,血流仅充盈皮质的1/2~2/3;III级:主肾动脉及静脉、叶间动脉显示清晰、呈树枝状.弓状动脉连续,皮质内的小叶间动脉显示丰富,彩色充满肾皮质,直达肾包膜下。
相对于CT、MRI,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 CEUS)评价肾血流动力学的研究才刚刚起步,有关肾脏弥漫性病变的研究国内外均不多见。研究认为,超声造影肾血流定量分析,可客观反映肾血流灌注变化,为弥漫性肾病提供了可行的新方法。超声引导的肾脏活体组织检查,为弥漫性肾脏疾病诊断的主要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