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套叠是指部分肠管及其系膜套入相邻近的肠腔内,多为顺行性,即近端肠管套入远端肠腔内。在小儿科的临床超声诊断工作中,婴幼儿肠套叠较常见。婴幼儿肠套叠多发生在2岁以内,其原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婴幼儿时期肠系膜过长、活动度大等解剖因素有关,当饮食改变或腹泻导致肠功能紊乱时可成为诱发因素。婴幼儿肠套叠在临床上常表现为患儿阵发性腹痛、哭闹不安、呕吐及果酱样便,部分患儿可触及腊肠样包块。有时单纯靠临床表现作出诊断很难。
检查
1、腹部超声
为常用检查方法,可以通过肠套叠的特征性影像协助临床确定诊断。在肠套叠横断面上显示为“同心圆”或“靶环”征,纵切面上,呈“套筒”征。
2、空气灌肠
在空气灌肠前先作腹部正侧位全面透视检查,观察肠内充气及分布情况。注气后可见在套叠顶端有致密软组织肿块呈半圆形,向结肠内突出,气体前端形成明显杯口影,有时可见部分气体进入鞘部形成不同程度钳状阴影。诊断明确的同时也可加压进行复位治疗。
当患儿出现阵发性哭闹不安、呕吐、果酱样血便,腹部检查触到腊肠样包块时,即可确定诊断。但临床有10%~15%病例,来院就诊时缺乏急性肠套叠的典型表现,或只有其中1~2个症状,此时应仔细检查腹部是否可触及包块,右下腹是否有空虚感,肛门指诊观察指套上是否有果酱样黏液便,以便进一步确诊。必要时做腹部超声等辅助检查,协助诊断。
超声检查可以弥补临床诊断之不足。由于小儿腹壁较薄,高频探头扫查腹部时,于横切面上肠套叠包块呈
“同心圆”征象,于纵切面上呈“套筒”征象,具有特征性表现。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反映套入肠腔部分的血液循环状态,为临床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超声检查具有简便快捷、无辐射、无创伤、可重复、可随访、费用低等特点,且诊断准确率高,是婴幼儿肠套叠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