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细血管瘤多见于婴儿时期,又名婴儿型血管瘤,多发生于皮肤和皮下组织,好发于头颈部,发生率为新生儿童的1-2%。多数可自发消退。发生于眼睑及眼眶者,不仅影响外观且为患儿埋下眶内出血甚至压迫视神经严重影响视力的隐患。
对于此病,治疗方法很多,但大部分患儿家长存在治疗认识上的误区,因考虑到年龄问题以及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可能发生的并发症而贻误患儿的最佳治疗时间,最终严重影响患儿的外观,且治疗效果不佳。下面简单介绍一下该病的一些治疗方法。
1、皮质类固醇
皮质类固醇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增生,使毛细血管对血浆儿茶芬胺的敏感增强,毛细血管腔闭锁。口服及局部注射均有效。但常采用局部注射治疗,如甲基强的松龙或曲安奈德40mg加地塞米松5mg,经数次注射多数病例肿瘤可完全消退。年龄愈小,肿瘤内血管管道愈少,则疗效愈佳。对于皮质类固醇敏感性较差者,每月注射一次,肿瘤虽不能完全消退,可抑制继续增长,用药至一岁之后,待自发消退。肿瘤内注射剂量虽大,因间隔用药,很少引起全身并发症。
2、硬化剂瘤内注射
只适于皮下较小的肿瘤。表层肿瘤注射硬化剂后将遗留皮肤瘢痕;眼球之后汇集重要结构,眶深层注射可引起严重并发症;大肿瘤硬化后纤维组织形成,眼睑畸形,因此现较少使用。经常采用的硬化剂有5%鱼肝油酸钠,肿瘤内分次注射,每次0.5-0.7ml。第一次注射后肿瘤硬化不完全,于二周后再次治疗。
3、冷冻和激光治疗
适用于表层病变。根据病变的深度冷冻头直接接触肿瘤30秒~90秒,冰融两次。服抗菌素,注意护理,以免水泡破溃感染。
4、放射治疗
表层婴儿型血管瘤用90锶、32磷、敷贴器直接接触肿瘤,治疗4~6次。此两种元素放射β线,不能穿过皮肤,较为安全。
5、手术切除
在以下情况可考虑手术切除:①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②肿瘤较大,上睑下垂,遮盖瞳孔,引起散光,斜视和弱视,手术可将肿瘤全部切除或有效的减小肿瘤体积;③肿瘤引起明显的眼睑畸形影响患儿心理发育时;④眶深部肿瘤诊断不明确,需将肿瘤切除进行病理组织学检查。
提醒广大患儿家长:对于此病应早期诊断,早期采取可靠有效的治疗方法,避免因贻误治疗时机而给患儿带来终身遗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