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的用药方式比如肌注、口服或者皮肤贴剂,会导致用药效果不一样吗?
在手术后或者急诊急救时,为了给患者紧急止痛,通常会肌注止痛药物,导致给大家一个印象――肌注止痛药物,起效最快最好。
但是癌痛是一个比较长期、慢性持续发展的过程,止痛并不能只追求起效快,镇痛效果持久更为重要。针对癌痛,用药的主要目标是为了维持人体血液中有效的药物浓度,在医学上称为有效血药浓度,即如果服用止痛药后,人体24小时内都能够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患者就没有什么疼痛感。
肌注所使用的针剂类止痛药特点是起效快,很快在人体内达到血药浓度的峰值,甚至很可能超过治疗所需的有效血药浓度,但是这样的药物很容易被机体代谢掉,一旦低于有效血药浓度,患者会很快再次出现疼痛感;再次出现疼痛感时,由于原来大剂量止痛药物对身体的生理冲击,往往容易产生药物耐受,常规的药物剂量就不足以达到原有的止痛效果了,最终使得用药量越来越大,同时药物副作用也会越来越大。
药物耐受的根本原因在于,针剂快速起效使得人体也很快产生对抗止痛药物的拮抗机制。通俗来讲,比如人体有一套自动调节血糖水平的机制,未进食时,人体会分泌相关激素维持血糖的稳定,以满足人体各种活动的需求;进食后,血糖会迅速增高,较高的血糖水平就会激发人体的血糖平衡机制,分泌相关激素(胰岛素)以降低血糖水平。从这个角度看,止痛也一样,用针剂会快速激发出人体对抗镇痛药物的机制,对止痛药产生耐受,最终使得止痛效果越来越差。
而使用缓释制剂,比如口服药和皮肤贴剂,
【第一】血药浓度波动非常小,可以长时间维持身体内有效的血药浓度;
【第二】血药浓度波动小会减少或推迟身体耐药机制的出现;
【第三】药物维持的时间越长,需要增加药物的频率就越小,副作用也越小。
总而言之,患者在用药过程当中尽量选择缓释制剂才能使得效果更好、维持时间长、副作用更小,而且还不容易产生耐药。
应该如何选择缓释制剂?
癌痛本身就是一个进行性加重的过程,因此使用止痛药必须考虑到长期的用药效果,所以建议最好使用缓释制剂而不是针剂或者即释口服药(一种起效非常迅速的止痛药)。
但是,使用缓释制剂的具体过程中还需要考虑患者各方面的情况。缓释制剂有口服药片、以及皮肤贴剂,这些药物都可以达到有效镇痛,只是患者身体状态不一样时对药物的吸收程度不一样。一般初始用药大多以口服为主,因为口服方便。如果肠道功能不好的病人则选择贴剂会更利于吸收,更能有效止痛,因为口服时肠道对药物的吸收能力有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