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犹豫是否要写‘家属的心理过程’,最后决定还是写这个《进食障碍家庭》。如果没有跟进食障碍的孩子以家庭为单位深入地一起工作过,是不大可能充分诠释这个过程的。希望这篇文章能给家属和孩子共同的启示,让我们有更多机会有效地合作。
进食障碍家庭
这是一个平常的下午,一个平常的门诊工作日。我的诊室照常忙碌而有序,候诊病人名单里多数是我的老患者,看到名字便可以自然浮现出见到他们的样子――‘下面该是一对母女’‘这回可能是父女来’‘这次该是父母陪着来吧’,我说的这些都是‘进食障碍家庭’。
进食障碍是个常见于青少年女性的疾病,这是患者就诊时常有父母陪伴的主要原因。其他可能的原因还有患者本人就医不主动的问题、父母过度保护的问题等等。不管怎样,这给了我一个很好的机会来了解这个被一些学者称为‘家庭病’的障碍。说到‘家庭病’,指的是这个病的起因或发展和维持的因素在于家庭关系问题。下面我就介绍一下在进食障碍家庭中常见到的家庭关系特点。
1、人际心理缠结 指的是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剪不断、理还乱’。我们看到的进食障碍患者常常有一个关系过度紧密的妈妈和一个被排斥在外的爸爸。14岁的小A与妈妈形影不离,同床共枕至今,而爸爸则因为工作和身体问题(回家晚、会打鼾)独居一室。当爸爸犹犹豫豫地提出‘这样是否恰当’的疑问时,爸爸的理解是‘这对我们的生活没有任何影响,但如果从您这里确认这对心理发展有坏处,我们就改’。孩子的反应则是‘这有什么不妥?我不愿意改’。这里我们很容易看到小A和妈妈之间的纠缠不清,那么那个看似远离家庭的父亲呢?他不仅用行动配合了这样的一种关系,而且在心理上也‘接受’了。深入交谈时,爸爸对女儿的心理发展做出了‘全面的’阐释,包括她是如何患病的,似乎认定自己的理解就是事实,女儿的抗议显得十分无力。这也是人际心理缠结的一个特点,就是‘代替别人思考,代替别人感受’,然后认定‘你就是这么想的,你就是这么觉得的’,这种‘不分你我’的缠结。
2、 过度保护 过度保护这个概念里包含了很多现象,包括家人之间的过度关注,不分彼此,包办代替,排外等,相应地,几乎每个家庭成员都会在心理和行为方面承担过多的责任。这在让每个人感到负重的同时,彼此之间又有了很多诸如感激、无奈、愤怒、内疚等复杂矛盾的情感,让他们紧密相连,甚至动弹不得。我见过的多数进食障碍患者谈到疾病的影响时第一个反应是‘对不起父母’,可一提起父母的‘贴身保护’又愤恨不已。小B(17岁)的厌食症始于高三,进入大学后开始治疗,情况很快得到改善,但呈现出暴食的倾向,失控的感觉让小B很痛苦。一次治疗时她跟治疗师约定在吃早饭的时候主动找同学一起,然后一起去上课,这样可能避免暴食。接下来小B有两次成功了,和同学一起吃饭让她感到安心,但这些仅限于早饭,晚上自己的时候小B还是吃上就停不下来。一次痛苦的时候给爸爸打电话,爸爸立刻决定第二天早上来陪她吃早饭,结果却是吃饭时小B就开始担心自己是否吃多了,等爸爸离开后,小 B就在上课的路上又跑去买东西吃了。爸爸试图保护小B的行为让她感到自己很无能,是个不正常的人。也就是说,爸爸的过度保护把小B 变成了一个困在疾病里的人。
3、回避冲突并把孩子卷入其中 有人说孩子是夫妻感情的纽带,这句话从另一个角度正好形容进食障碍患者的尴尬处境。当一对父母把焦虑的目光全部集中在孩子身上,一心一意要为孩子付出一切时,常常已经成功地回避了夫妻之间的冲突。可往往孩子却成了替罪羔羊难以脱身,疾病便这样延续了下来。小C(14岁)的厌食症经过艰苦的治疗终于进入了康复期,治疗会谈里她提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如果我这样或那样做让别人不高兴怎么办?’几个回合的对话下来小C惊呼‘那不就会有冲突了嘛!可冲突不是不好吗!’‘谁说的?’我继续步步紧逼。‘他!’小C指着爸爸叫道。接着平素文静谦和的小C突然痛哭失声,开始讲述爸爸在妈妈引发冲突时是如何回避,进入冷战,而自己又是如何苦心孤诣地制造机会让两人和好,让家里的气氛缓和。‘我觉得特别累,觉得自己一定是特别糟糕。。。’
另一种回避冲突的情况常见于父母和孩子在疾病的较量过程里。当母亲坚持要出院3个月的小D(12岁)按饮食计划吃完饭时,看到气鼓鼓的女儿,为了不让女儿爆发,父亲便会柔声细语地加进来,说女儿已经很努力了,确实已经吃了很多,使母亲的坚持变得很无力。这看似化解了母女的战争,实际却支持了疾病模式的死灰复燃。
4、行为模式僵化 如果说青春期的孩子要经历的是从依赖父母、依赖家庭到脱离父母、走出家庭,进入同伴世界的蜕变,那么这些孩子所属于的家庭也要经历一个蜕变的过程。如果家庭仍然延续孩子青春期前形成的互动模式,来试图解决青春期出现的问题,势必要受挫。前面提到的小A的家庭便是如此。小A的爸爸最擅长讲道理,厌食之前的小A也确实是个听话和懂道理的好孩子。而当小A开始抗拒妈妈的过度管理,抗拒爸爸安排的大量学习任务,甚至抗拒吃饭的时候,爸爸则开始变本加厉地讲道理――‘说破了嘴’,到头来开始了‘失控――暴力――内疚――更耐心讲道理’的循环,结果问题还是问题。‘小A终于发现不用听你讲道理的东西了(厌食症),怎么能轻易放弃呢?’我告诉爸爸。
虽然心理学上非常强调婴幼儿期及儿童期的心理发展,强调这些时期个体安全感、信任感和能力感建立的重要性,但青春期的重要性也逐渐被更多地发掘。实践表明,这个时期如果可以成功地过渡,甚至可以修复之前曾遭受的心理创伤,如果不能成功过渡,则即便之前的发展很顺利,仍可以对个体的心理发展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害。
进食障碍被一些学者解释为孩子在青春期的分离――个体化过程中家庭互动的产物,它让家庭陷入危机,既是对家庭的一个挑战,同时也是一个机会。如果危机被有效应对,不仅孩子可能在重获健康的同时真正地成熟起来,家庭也可以一起获得成长。
那么,家庭能做些什么促进危机真正成为机会?
首先,父母可以试试对号入座,试着检视一下自家的状况――您的家庭关系符合我们给出的哪些家庭特点?接下来,给您家里的几种家庭关系的重要性排排序,它们可能包括夫妻关系、亲子关系、同胞关系、父母与上一代的关系等。对结果的解释是,如果您的家庭里夫妻关系的重要性没有排在第一位,就可能有问题了。然后,把家里困扰着您的问题一一列出来,哪怕是您模模糊糊觉得不妥的东西。试着把它们分类放入上述关系中去,例如哪些是属于夫妻关系的问题,哪些是属于亲子关系的问题,哪些是孩子之间的问题。有一些分类模糊的可以多选。之后,还要决定这些问题哪些是父母要管的,哪些是孩子可以管的。青春期的孩子会尝试在很多方面要权力,例如小C虽然只有14岁,却声称在家里要‘操心’很多事,财务管理,柴米油盐,俨然一个家庭主妇。妈妈对此的反应是‘难为孩子了,都是因为我太忙,真是好孩子’(对孩子取代自己的位置是默认甚至鼓励的,还带着内疚);小A则在爸爸提出要她自己睡一个房间时反问了很多问题‘那妈妈睡哪儿啊?’‘那你不是没有书房了吗?’‘妈妈会同意吗?’爸爸这时给出了一个精彩的反应‘那不是你要管的事’。所以,父母要面临跟孩子之间不断的角力,调试收放度――哪些是父母一定要管的,哪些是可以让孩子做主和尝试去管的。上述所有的过程都应该是在父母两人的合作下完成的,其实这个过程本身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重建夫妻/父母联盟。
如果在上面的过程中,夫妻发现了家庭关系中的问题和联盟的重要性,但还是受困于固有的模式和孩子的疾病引发的危机,请记住,家庭治疗是进食障碍治疗的最主要治疗手段之一,寻求专业人员的帮助一定是明智而必要的。如果夫妻发现二人的关系原来真的陷入了危机,那么寻求夫妻治疗,有效地面对冲突,不管结果是分是合,都可以让孩子从其中解脱出来,更可能给孩子一个榜样――冲突是可以的,只要积极有效地处理,或分或合的结果都不会是灾难,反而都可以带来能力感和操控感。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