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鼻-鼻窦窦炎,鼻息肉是鼻科常见病、多发病。鼻息肉的发病率为1-2%,慢性鼻-鼻窦炎的发病率高达22%左右,在人一生中几乎都能遇到.二者约占耳鼻喉科门诊病人的1/2。
鼻-鼻窦炎是怎样引起的?
包括4个方面原因可引起慢性鼻-鼻窦炎:
1、感染(细菌、病毒、霉菌)
各种病毒、细菌、霉菌均可成为慢性鼻-鼻窦炎的致病菌,但以混合感染多见。急性鼻窦炎常见的致病菌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卡他球菌、肺炎双球菌、流行性感冒杆菌等。病毒:鼻病毒、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可并发霉菌感染。
常见可引起慢性鼻-鼻窦炎的疾病包括:
1、急性鼻炎俗称“伤风”、“感冒”,常为上呼吸道感染的一部分,治疗不当可致鼻窦粘膜病变,引发慢性鼻-鼻窦炎。
2、牙源性感染或慢性扁桃体炎,可继发鼻窦炎。
3、鼻窦创伤可发生细菌感染。
4、急性传染病早期常伴有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或发生菌血症致发鼻窦炎。
2、刺激物
空气污染,吸烟和化学刺激物(如杀虫喷雾剂、消毒剂和家用清洁剂)引起鼻腔鼻窦粘膜肿胀和阻塞鼻腔与鼻窦之间狭窄的通道,导致细菌生长发生鼻窦炎。
3、变态反应性因素
鼻腔粘膜发生变态反应时,鼻腔、鼻窦粘膜水肿、久之息肉形成,阻塞窦口,鼻窦通气引流障碍,易遭受细菌感染而发生鼻窦炎。
4、解剖形态异常
鼻窦有额窦、筛窦、蝶窦和上颌窦。各个鼻窦的解剖形态及结构各不相同,且互相毗邻。窦口均较细小,一旦发生狭窄或阻塞,如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粘膜肥厚等,窦腔的通气引流即受影响而出现积脓或演变成慢性鼻窦炎,一窦发炎易使邻近鼻窦受累。
鼻-鼻窦炎的症状:
1、鼻塞:鼻窦炎时鼻粘膜充血肿胀、鼻内分泌物积留或鼻息肉形成,又或鼻中隔偏曲、鼻甲肥大所致。
2、流涕:鼻窦炎时炎症的粘膜分泌增多,视病变轻重可为粘性、粘脓性或纯脓性,分泌物可流至鼻腔向前擤出或向后鼻孔流入鼻咽部喀出。
3、头痛:位于头面部的鼻窦发生炎症时,由于炎症性的刺激或神经性反射引起头面部一处或多处的疼痛。
4、嗅觉障碍:由于鼻腔嗅区粘膜炎症或脓液、息肉阻塞嗅沟所致。
5、发热:一般为低热,急性期或急性发作可高热。
根据病史和窥镜检查很容易诊断,但诊断必须通过CT、鼻内窥镜等检查,明确以下问题:鼻窦炎症的范围?是否存在解剖异常?是否存在鼻息肉或鼻甲息肉样等新生物?是否有霉菌感染?
治疗方法
主要治疗包括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内科保守治疗主要通过药物控制。今天主要介绍外科手术治疗。如果通过检查发现有解剖异常、有鼻息肉等新生物、霉菌感染三者之一者,应首选手术治疗。
现代手术治疗方法――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unctional Endscopic Sinus Surgery, FESS)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就是平时所说的利用良好的鼻内窥镜可视系统和功能强大鼻动力系统建立起来的微创技术。
该技术国外兴起于上世纪70年代, 8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第一家引进该套设备的医院在天津,90年代初国内开始兴起,并很快发展成一项成熟的技术在全国推广。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是传统鼻腔、鼻窦手术的一次飞跃和革命,具有里程碑意义。是一种非常精细的手术方法,在局部或全身麻醉下,鼻内窥镜能直视鼻腔鼻窦深部的细微结构,彻底清除病变(如:鼻息肉、狭窄的鼻腔鼻窦间的通道),纠正解剖异常。
由于FEES手术的理论基础与传统的鼻腔手术完全不一样,通过小范围的或局限性的手术,重建鼻腔鼻窦通气、引流,进而改善和恢复鼻腔鼻窦粘膜形态和生理功能,并依靠鼻腔鼻窦自身生理功能恢复,来抵御外界致病因素的侵袭,达到治疗病变、防止复发的目的。
功能性鼻内镜手术的不断规范,对慢性鼻-鼻窦炎发病机理认识的提高,疗效也取得明显的提高,可以说传统手术治疗后复发率达80%,而FESS手术复发率降到20%左右.
下面是传统手术与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的比较
传统手术:
鼻息肉鼻窦炎分开多次手术,切除中鼻甲,去除鼻窦粘膜,开上颌窦需作唇龈切口,凿开上颌窦前壁,下鼻道开窗。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
鼻息肉鼻窦炎只需一次手术,保留中鼻甲,保留鼻窦粘膜,上颌窦自然开口扩大,下鼻道无需开窗,无需作唇龈切口和凿开上颌窦前壁。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