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临床工作过程中经常发现有颅内蛛网膜囊肿的情况,那么颅内蛛网膜囊肿到底是一种什么病变呢?又是怎么形成的,怎么处理呢?
颅内蛛网膜囊肿,顾名思义就是颅内蛛网膜形成的内含脑脊液的囊性占位病变。按照病因学分类它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先天性颅内蛛网膜囊肿是胚胎时期脑脊液蓄积增加而形成的一种囊腔,是一种发育异常情况,后天性的颅内蛛网膜囊肿多是因为产伤或出生后外伤、颅内出血、感染产生粘稠分泌物或开颅手术损伤造成的蛛网膜黏连,进而阻塞蛛网膜下腔和脑池而形成脑脊液聚积。
颅内蛛网膜囊肿按照病理的特点分为蛛网膜内囊肿和蛛网膜下囊肿。蛛网膜内囊肿又称为真性蛛网膜囊肿,其囊壁四周基本都为蛛网膜所构成。蛛网膜下囊肿又称为软膜囊肿,囊肿的囊壁顶为蛛网膜,底为软脑膜。
颅内蛛网膜囊肿约占颅内占位性病变的1%-3%,发生在儿童的约70%,其中男女比例约为4:1,颞部的囊肿左侧多于右侧。按照发生的几率,外侧裂及颞前部最多见,其次为枕大池,大脑凸面,四叠体池,桥脑小脑角等。
蛛网膜囊肿大约60%到80%出现临床表现,最明显的就是颅内压增高所造成的头痛呕吐,而临床就诊的首发表现则为癫痫发作。患儿可表现为头颅增大、局部颅骨的隆起、智能障碍、共济失调等情况。不同位置的囊肿,其临床表现可以不尽相同,比如在后颅窝的囊肿早期可出现脑积水的症状,而在颞叶的囊肿则可出现癫痫发作。蛛网膜囊肿的患儿在受到外伤后可以出现颅内出血。
颅内蛛网膜囊肿的辅助检查以脑CT平扫和核磁共振为主。脑CT可以表现为囊肿的囊液与脑脊液密度相同。核磁共振在T1加权像呈低信号,T2加权像为高信号,囊液与脑脊液同信号。此外,临床上常采用脑池造影法区别囊肿是否与脑脊液循环相通。
颅内蛛网膜囊肿若无症状,无需急于手术。当出现颅内压增高时主张手术治疗。在儿童中如果颞叶囊肿出现癫痫和发育障碍时则及时手术切除。此外,现代医学显示,神经心理学测试有轻度神经精神症状、记忆力下降、认知力下降等表现,以及明显的局限性神经功能缺损者均应积极果断采取手术,手术预后良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