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脂摄入与胆囊炎的发生
正常生理情况下,人们进食高脂肪食物后,十二指肠即分泌一种能使胆囊收缩的激素称为胆囊收缩素,其在短时间内可使胆囊发生剧烈收缩,促使胆汁自胆道排出,参与脂肪代谢。胆汁中含有胆盐成分,能激活脂肪酶帮助脂肪消化,是脂肪滴变小,从而有助于脂肪的消化和吸收。
慢性胆囊炎或胆石症患者对疼痛较为敏感,若此时摄入过多脂肪,胆囊收缩素分泌增多,胆囊强烈收缩,则加重胆囊炎症,进而加重胆囊水肿及充血,且胆囊内结石在胆囊收缩推动下进入胆管造成堵塞,使胆汁不易排出,从而引发剧烈胆绞痛。
因此,慢性胆囊炎、胆石症患者应少吃油腻食物,特别是在节日期间饮食更应提高警惕,防止胆囊炎和胆石症急性发作。
急性期
胆囊炎急性发作期应禁食,使胆囊得到充分休息以便缓解疼痛,此时可多饮水(注:我们的经验是绝对禁食水,因为饮水也可能导致胆囊收缩),在饮料中可注意补充钠盐和钾盐。疼痛缓解后,须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循序渐进的调配饮食,可先给予清淡流质饮食或极低脂肪、低胆固醇、高碳水化合物的流质饮食(如米汤、藕粉等),待病情进一步好转后给予低脂半流食或低脂少渣饮食。
慢性期
胆囊炎慢性期饮食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①限制能量:供给正常或稍低于正常的能量,约2000kcal/日,肥胖者更需限制能量摄入;
②低脂:高脂食物可促进胆囊收缩素分泌,使胆囊收缩加剧,诱发胆绞痛,因此应严格限制脂肪摄入,每天摄入量应<20g,且应严格限制动物性油脂的摄入。植物油有助于胆汁排泄,可适量选用,但应均匀分配于三餐中,勿一餐摄入过多;
③低胆固醇:过多的胆固醇大部分重新分泌于胆汁中,这将导致胆汁中胆固醇浓度增高,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以<300mg为宜;重度胆固醇血症患者每天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200mg以内,禁食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如肥肉、动物肝、肾、脑等内脏,鱼子、蟹黄及蛋黄等)。
④适量蛋白质:每天蛋白质的摄入量应50~70g,过多蛋白质摄入会增加胆汁分泌,影响胆囊炎的恢复;而蛋白质摄入不足亦不利于受损胆道组织的修复,故应适量给予高生物价蛋白质(如豆制品、鱼虾类、瘦肉、蛋清等)食物;
⑤保证碳水化合物摄入量:每天碳水化合物的摄入量应为250~300g,以达到补充能量、增加肝糖原、保护肝细胞的目的,主要供给复合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食物,适当限制单糖(如砂糖、葡萄糖)摄入;对合并高脂血症、冠心病或肥胖者更应限制碳水化合物的摄入;
⑥适量增加膳食纤维:植物纤维可增加胆盐排泄,抑制胆固醇吸收,降低血脂,使胆固醇代谢正常,减少结石形成,且食物纤维亦可刺激肠蠕动,有利通便,促使肠内产生吲哚、粪臭素等有害物质的排出,防治胆囊炎发作;
⑦少量多餐:少量进食可减轻消化系统负担,而多餐则刺激胆道分泌胆汁,保持胆道通畅,从而有利于胆道内炎性物质的排出,促进疾病的减缓和好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