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单纯性房颤“杂交治疗”的个人理解
- 发布于 2012-12-16 23:25 来源:李岩医生
目前,国内外专家提出了很多学说来解释房颤的发生,但尚未就房颤的发生机制达成共识,因此是否存在单一种有效的方法就可以达到治愈房颤的目的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就现在主要的房颤治疗方式做一个简单的回顾。
外科微创技术
外科通过双侧小切口或全胸腔镜的方式进行双侧肺静脉隔离、左房与自主神经节消融以及左心耳切除以治疗房颤、减低血栓发生率。其它房颤治疗中心的手术方式也基本相似。
外科微创技术的优点包括:单次治愈率高,创伤小,消融线连续、透壁性好,可处理心外膜自主神经节,左心耳处理方法简单、确切。但也存在一些缺点:无法对二尖瓣、三尖瓣峡部进行消融,不能完全消除术后窦速与房扑的风险,并且受患者传统心理影响及患者教育的欠缺,患者在接受外科治疗时仍有所顾虑。
内科导管技术
内科通过经皮穿刺在心内膜隔离肺静脉及消融。国际报道单次导管消融后6年,成功率为29,其中阵发性房颤36%、持续性房颤15%。
那么内科导管消融的优点包括:创伤小,可以进行心内膜标测,并进行二尖瓣、三尖瓣峡部的消融,使患者心里更容易接受。缺点包括:消融线连续性、透壁性差,单次治愈率低,患者重复治疗比例高、花费高,并发症多,对于医师操作复杂、学习周期长,治疗操作复制性差,患者接受射线量大。
迷宫手术
迷宫手术是房颤治疗的金标准,通过“切和缝”来打断肺静脉激发点以及折返环,是治疗房颤最有效的方式,术后10年91%的患者可以保持窦性心律,但创较伤大。
目前难以依靠单纯微创外科心外膜消融或者导管心内膜消融来完成全部迷宫消融线设置。所以需要内外科协作!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杂交治疗。
房颤杂交治疗的定义是患者接受心内膜(内科导管)+心外膜(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治疗。可以是同时、可以是在一定时间内进行内外科治疗,甚至是一种方式治疗后房颤复发,再进行另一种房颤治疗(例如内科导管复发后再行外科微创治疗),这都是符合杂交治疗的广义概念的。 但这里就存在一个杂交时机选择的问题。同期杂交,即我们所说的在手术室同时进行内外科处理,存在费用高、手术时间长、损伤大的缺点。分期杂交,即间隔一段时间或复发后再治疗,这样就可以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也是医疗体系现状下所允许的最佳选择方式,并且如果单一治疗治愈了房颤,患者就无需进行第二次治疗。那么患者究竟是应该先做内科还是外科呢?
先做内科,术中标测可以为以后的外科治疗提供指导,但单次治愈率较低,约80%的患者需要在第一次导管消融后再次行内科二次导管消融或外科微创手术治疗。
先做外科,单次治愈率高,只有约40%的患者需要在外科微创手术后再行内科导管消融,但目前大多数患者对于”外科手术“思想负担重。
个人理解,内外科结合即”杂交治疗“是最终房颤治疗的发展方向,分期杂交是目前医疗条件下最理想的房颤治疗方式,至于内外科治疗的顺序还需要患者全面考虑后进行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