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人人都有过的感觉和体验,然而对于疼痛的全面的科学定义,却很少有人知道。1979年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对疼痛的定义是:“疼痛是一种令人不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伴随着现有的或潜在的组织损伤,疼痛经常是主观的,每个人在生命的早期就通过损伤的经历学会了表达疼痛的确切词汇,无疑这是身体局部或整体的感觉,而且也总是令人不愉快的一种情绪上的感受”。
人们对疼痛的理解和注意度也有很大关系,在门诊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输液的时候对护士喋喋不休,不停的询问扎哪,扎哪只手,有时候护士让患者伸出手的时候,紧张的连左右都不能分清,觉得浑身都痛,而有些患者就很放松,积极的配合,输液完毕还会称赞护士好技术。所以当一个人高度紧张时,疼痛症状也会随着情绪改变而加剧。
治疗疼痛的疾病,还必须注意到患者情绪影响因素,所以对疼痛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克服消极的心理因素,会产生很大治疗作用。
第一:为患者创造良好的医疗环境病室安静清洁、空气清新、通风良好、温湿度适宜,避免各种不良刺激,充分保证患者的睡眠。使患者心情舒畅,以增强心理治疗效果。
第二:和谐的护患关系是疼痛患者心理护理的关键。护士应对患者和蔼大方、一视同仁、让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安全感、对医护人员有信任感,护士对待患者要有同情心,即使有过激的情绪,也不能置之不理,应理解患者疼痛时情绪反应,要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规律,从而减轻焦虑、抑郁的情绪达到减轻疼痛的效果。
第三:深呼吸止痛。医护人员可指导患者深吸一口气再缓慢呼出,呼吸时双目闭合想象新鲜空气缓慢入肺时,指导患者进行冥想放松训练,让患者学会用意念改变植物神经兴奋性以增强机体对外界刺激的调节能力。
第四:分散注意力。如多陪伴患者,多与患者沟通,多聆听患者的话语,在诊室内放置一些杂志,组织一些医疗健康的讲课,使其身体能够很好的放松,都可对其疾病起到减轻疼痛的作用。鼓励患者记录情绪管理日记,与病友分享交流,为发泄不良情绪提供一个场所帮患者打开思路,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使患者从精神痛苦中解脱。
第五:争取家属的配合。家属的一言一行直接影响着患者的心理,往往家属积极的态度和稳定的情绪都会给治疗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治疗患者疾病的同时,家属也应该参与其中,这样还能动态的了解病情,随时都能发现患者的情绪问题,及时的反馈于医护人员,也是减轻疼痛的良好方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