疼痛是患者最常就诊的原因之一。在美国,对5646个初级医疗保健机构调研发现:每就诊的5名患者,就有2名患者是以疼痛作为主诉;其中30%在日后会转化为慢性疼痛。这些慢性疼痛患者占美国人群的比例为25%-30%,65岁以上的患者约60%的疼痛会持续1年以上。据最新的统计结果,北京市朝阳区的中重度慢性疼痛发生率为53%。慢性疼痛不仅发病率高,而且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工作能力和日常生活,包括睡眠、锻炼、操持家务及社会活动和独立生活的能力。从宏观上而言,对于医疗资源的占用和国民经济的影响也是相当巨大的。
什么是慢性疼痛呢?慢性疼痛是疼痛持续3个月以上的,疼痛频率每周至少1次,伴随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体验,可能伴随有现存的或潜在的组织伤害。慢性疼痛是如何形成的呢?小于1个月的疼痛称为急性疼痛,急性疼痛是机体对自身的一种保护性反应,能防止有害运动,早期有助于急性疾病和损伤时保持稳态,提醒患者就医,利于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积极的生物学作用。面对急性疼痛,一方面,应该积极寻找病因,针对病因进行诊断与治疗,另一方面在确定的诊断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镇痛治疗,对于缓解疼痛,提供生活质量,也有很重要的意义。大于1个月而小于3个月的疼痛称为亚急性疼痛,是急性疼痛向慢性疼痛转归的一个过程,这个阶段,积极的镇痛治疗也可以减慢或者逆转向慢性疼痛的转化过程。大于3个月的疼痛称为慢性疼痛,慢性疼痛没有良性作用,仅有负性作用,不能缓解的慢性疼痛可以延长疾病的恢复,甚至会对免疫力造成影响。
慢性疼痛可以形成中枢的敏化和泛化,形成疼痛记忆,甚至转归成难治性疼痛。而且慢性疼痛多伴发焦虑及抑郁的情绪,在很多就诊的慢性疼痛患者中,很多有焦虑及抑郁状态。在曾经接诊的一个病史为4年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病理性疼痛的患者,当时第一次就诊的时候对治疗已经失去信心,一直想通过自杀来结束这种痛苦。甚至这种不良的情绪会在病友及家属中辐射。所以,现在一般认为,急性疼痛是一个症状,而慢性疼痛是一类疾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