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的今天,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展,肿瘤治疗的理念不断更新,抗肿瘤药物尤其是靶向治疗药物日新月异,从而使肿瘤精准治疗备受科学家与临床专家的关注。回顾近代内科肿瘤学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传统的细胞毒类药物治疗阶段,新兴的分子靶向治疗阶段,充满期待的精准治疗阶段。
一、细胞毒类药物治疗:难以克服的局限性
细胞毒类药物治疗是肿瘤内科的传统治疗方法。随着抗肿瘤药物越来越多的发现,肿瘤内科在多种肿瘤治疗中有了突破性的进展,甚至取得了根治性的疗效。然而,细胞毒类化疗药物存在它难以克服的局限性。首先,它在抗肿瘤治疗的同时带来的毒副作用让很多患者不能耐受,细胞毒类药物对正常组织细胞具有杀伤作用,因此它的治疗疗效受到限制。再者,细胞毒类化疗药物在治疗天然对化疗药物不敏感的肿瘤类型时疗效很差。另外,应用一段时期后,有些肿瘤会出现耐药现象,从而导致治疗效果不佳甚至肿瘤复发和转移。这些问题直到今天还没有被完全攻克,抗肿瘤细胞毒药物治疗的发展进入了瓶颈阶段。
随着肿瘤分子生物学的进展,科学家们对肿瘤疾病有了更多新的认识。癌症不再是单一的一种疾病,按照分子亚型的分类它可以是多种。比如,乳腺癌可以分为四个亚型:激素受体阳性、Her2阴性;激素受体阳性、Her2阳性;激素受体阴性、Her2阳性;三阴性。根据不同的分子亚型,临床医生选择适合的抗靶点药物和治疗方案来治疗乳腺癌患者。通过不同乳腺癌患者的亚组分型,使一些患者免受不必要的化疗之苦。
但是,随着上述EGFR-TKI的应用,肿瘤耐药问题不断显现,相对应的,科学家们研制出第三代EGFR-TKI-AZD9291,临床试验证实AZD9291对T790M耐药突变的肺癌患者疗效显著。总之,一系列新型靶向药物的涌现,让科学家和肿瘤科医生看到了曙光,仅2014年美国FDA就批准了9种抗肿瘤新药,并且均为靶向治疗药物。由此可见,靶向治疗为肿瘤患者,尤其是难治和耐药患者带来了希望。
三、精准治疗:革命性改变
什么是精准医学呢?精准医学是以个体化为基础,以基因和蛋白组学研究为前提,以大数据分析为主要手段的一种新型医学模式。精准医学从本质上来讲是对大样本人群和特定疾病类型进行生物标记物的分析与鉴定、验证与应用,从而精确寻找到疾病原因和治疗靶点,联合分子影像和大数据的方法制定个体化的最佳治疗方案,实现对于疾病和特定患者的个体化精准治疗,最终达到高效、低毒、低费用的目的。
随着基因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基因图谱的发现,最新数据显示90%的肿瘤患者存在着基因突变、拷贝数的变化以及基因的融合现象,因此将来的肿瘤分类划分可能不再以肿瘤类型划分,而是以特异的基因类型划分,如EGFR、HER2等。这将意味着将来的肿瘤治疗主流趋势将是“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也就是具有相同基因改变的不同器官肿瘤患者,将接受相同的药物治疗。精准医学将使得患者在正确的时间获得正确剂量的正确药物的治疗,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最小毒副作用,最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开创传统细胞毒类药物、分子靶向药物以及免疫治疗手段相结合的革命性改变。
目前,无论是医生还是患者都对精准医学寄予了希望。正如我国著名肿瘤学家詹启敏院士所总结的,肿瘤的精准医学是一种基于肿瘤患者“定制”的医疗模式,主要体现在精准医学诊断和精准治疗。将来的抗肿瘤临床研究一定会以基因为线索,找出肿瘤的驱动基因,进行转化研究,从而指导临床,对于一些患者经过有效的标准治疗后出现耐药,在没药物可选的情况下,重新进行组织或血液的基因测序,观察是否有新的基因变异问题,以此找到可能有效的药物。
未来的精准医学研究将是以患者基因异常改变为入组标准,“伞状”临床设计是指对同一瘤种不同驱动基因,使用相应靶向药物研究,所谓的“同病异治”;“篮状”临床设计是对不同瘤种相同驱动基因,使用同一靶向药物的研究,所谓的“异病同治”。
展望未来,抗肿瘤精准治疗之路还很漫长,因为影响癌症治疗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疾病本身,患者的既往情况,合并症以及遗传背景,生活方式以及环境因素等。如何攻克肿瘤,一直以来是科学家和肿瘤临床医生们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对这个挑战,我们永远不可忽视的一个事实是:中国人有异于外国人的表观遗传学,中国肿瘤与欧美肿瘤在疾病谱方面最在很大差异。
因此,中国人应该最终研究出自己的遗传基因数据,走出一条更适合中国人自己的、有中国特色的抗肿瘤精准治疗之路,我们相信这一天一定能够到来,我们期待这一天早日到来。
肿瘤精准治疗,已经渐行渐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