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如何筛查?看看中、美、加指南怎么说
原创 2016-03-09 Bear、Grazy33 肿瘤时间
结直肠癌(CRC)是男性第二大、女性第三大致死癌症,死亡率分别为 3.5% 和 3.1%,我国每年新发 CRC 超过 25 万例,死亡 14 万例,新发和死亡占全世界同期 CRC 的 20%。
CRC 的转归和预后与病变分期紧密相关,早期、局部进展期、晚期 CRC 的 5 年生存率分别约为 90%、70%、12%。有效的筛查、早诊早治可显著降低死亡率。让我们一起对比下中、美、加拿大指南对于结直肠癌筛查的差异。
美国 ACS 指南
一般人群筛查:粪便隐血试验(FOBT)、粪便组化检测(FIT)、粪便脱落 DNA 筛查(sDNA)。
进展期损害的筛查:内镜、放射学筛查,如软乙状结肠镜、结肠镜、双对比钡剂灌肠、CT、虚拟结肠镜。
所有推荐筛查都是可选择的,预防 CRC 是筛查的首要任务。
1
普通人群 CRC 筛查
50 岁起,一下五选一
每年 1 次高敏感度的 FOBT 或 FIT,每 3 年 1 次 sDNA 筛查;
每 5 年 1 次软乙状结肠镜筛查;
每 5 年 1 次双对比钡剂灌肠;
每 5 年 1 次虚拟结肠镜;
每 10 年 1 次结肠镜;
2
高危人群 CRC 筛查
高危人群要进行更高强度的随访,包括结肠镜检和频繁、更早启动筛查。
高危人群:包括腺瘤性息肉史、CRC 治愈性切除史、一级亲属 CRC 或结直肠腺癌家族史、持续炎症性肠病、已知或怀疑存在遗传性综合征,如 Lynch 综合征或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加拿大 CTFPHC 指南
加拿大预防保健工作组(CTFPHC)之前的指南(2001 年)建议无症状的 50 岁起每 1 年或每 2 年 1 次的高敏感度的 FOBT 或 FIT,每 5 年 1 次乙状结肠镜检查。
近期发布的新版筛查指南中,综合了 2000 年之后的指南、系统综述、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s),评估了不同筛查方法的优劣,推荐如下:
强烈推荐:60~74 岁每 2 年行 1 次 FOBT 或 FIT,或每 10 年行乙状结肠镜检。
轻度推荐:50~59 岁每 2 年行 1 次 FOBT 或 FIT,或每 10 年性乙状结肠镜检;75 岁以上人群不必行结直肠癌筛查;不使用结肠镜作为筛查手段。
说明
RCTs 分析显示 60~74 岁人群比 50~59 岁人群更能从筛查中获益;FIT 与 FOBT诊断特异性相似,但 FIT 敏感性更高。
由于大多数结直肠癌是从结肠息肉发展而来,这是用内镜切除息肉或早期结直肠癌灶以降低结直肠癌死亡率的理论基础。目前没有证据支持结肠镜检比乙状结肠镜更有效,因此暂不推荐使用结肠镜筛查。
中国 CRC 筛查共识
我国人口众多,直接采用结肠镜检查进行人群普查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肠镜且有一定的并发症风险,因此目前对 50~75 岁一般风险人群进行初筛,高危人群再行结肠镜精筛。
图. 中国早期结直肠癌的筛查示意图
结肠镜下活检病理检查是诊断结直肠癌的金标准。
初筛:FOBT、血浆 Septin 9 基因甲基化监测,有条件可以行虚拟结肠镜检查、结肠胶囊内镜、乙状结肠经筛查(对近端 CRC 发病无效)。
高危人群:FOBT 阳性,既往有结直肠腺瘤或息肉或UC、克罗恩等癌前病变。
Lynch 综合征家族史:MLH1 或 MSH2 基因突变, 20~25 岁每 1~2 年 1 次结肠镜,35 岁以后 1 年 1 次;MSH6 或 PMS2 基因突变,25~30 岁每 2~3 年 1 次结肠镜,40~50 岁后 1~2 年一次。
APC 基因相关性息肉病:10~12 岁起,1~2 年 1 次乙状结肠镜或结肠镜,发现腺瘤后每年 1 次直至结肠切除。
肿瘤君
以下哪些症状不是右半结肠癌的常见临床表现?
A. 便秘
B. 大便性状改变
C. 肠梗阻
D. 恶液质
E. 腹部肿块
关注肿瘤时间,微信对话框回复 0309 即可答案。
回复 肠癌 可下载最新的中外结直肠癌诊疗和筛查指南。
编辑:张小熊
图片源自:healthcheckup.com
转载和投稿联系:zhangying@dxy.cn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