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幽门螺杆菌阳性?---消化病公益科普0551贴
原创 2016-02-28 消化病科普 消化病科普
随着互联网健康知识的普及,幽门螺杆菌成为最出名的细菌之一,尤其是平时胃不好的朋友,对此更是关注。
有一天,小王参加体检,特意加上了“幽门螺杆菌检测”这一项,结果出来是阳性:+++,因为知道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密切相关,看着自己的检查结果,眉头紧锁、忧心忡忡地拿着“HP(+++)”的结果就医咨询。
随着幽门螺杆菌检测的普及,像小王这样单纯体检发现阳性的例子很多,(据调查我国幽门螺杆菌阳性率达到60-70%)。那么,究竟幽门螺杆菌有多大危害,是该消灭它,还是忘了它?本文简单聊一聊,我们该如何面对幽门螺杆菌阳性?
【真的会致癌吗?】
互联网时代,网络上充斥着真真假假的消息,太多次的“狼来了”让我们对各种各样能致癌的信息都半信半疑,那么“幽门螺杆菌能导致癌症”的这个说法是真的吗?
这点是很明确的,早在1994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就把幽门螺杆菌归为一级致癌物,证据确凿。当然这个过程很长,与个体因素还密切相关,两者有明确关系,但没有必然性。
【要不要治疗呢?】
但我国幽门螺杆菌阳性率将近60%-70%,显然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去治疗以降低患癌风险,不太现实。很一大部分人感染后不产生症状,或者不产生明显的“破坏”,长期潜伏,伺机而动。是否发病或产生危害与个体因素有很大关系。
感染幽门螺杆菌后转归不同人之间差异很大,是否需要治疗主要依据是否有胃癌家族史、胃粘膜病变情况(萎缩、糜烂、肠化、溃疡等)、有无症状、有无心理负担等因素。
如果幽门螺杆菌阳性,推荐胃癌高危人群、胃癌家族史、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病变严重(例如:糜烂、肠化等)、消化不良(例如:反酸、嗳气等)、长期服药抑酸药、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残胃、胃MALT淋巴瘤、心理负担大的人进行根除治疗。
不在上述范围内的朋友虽然查出来是阳性,不意味着一定要根除,也不意味着将来一定会得胃癌。可以这么想,如果幽门螺杆菌与你和平共处,那么我们就不必赶尽杀绝,记得去做个胃镜检查一下这些“小家伙”是否对你的胃造成了损伤就好。(观察即可)
【关于治疗】
治疗要规范,一次根治,减少复发,注意预防再感染。
初次治疗时要选用疗效好的药物和方案,规范治疗,尽量一次彻底治疗,减少耐药。至于具体治疗方案,应该找专科医生开,在这里列出来又会有人自己去药店买药。因为不规范用药容易导致治疗失败以及耐药发生,因此我们不建议自行买药治疗。
绝大多数人首次进行幽门螺杆菌根治都可以达到满意的效果,其有效率可以达到90%左右,但部分人由于用药不规范、耐药或者菌株变异等情况,可导致治疗无效,因此进行治疗后还要复查,观察这次用药是否能把幽门螺杆菌根除。
复查时间窗:通常在用药结束后1个月左右进行复查,隔太久不能排除再感染,隔太近不能排除药物影响。复查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效果可用呼气试验(首次检查最好选择胃镜,明确胃粘膜是正常还是已有病损)。
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感染很常见,所以如果有条件,家庭成员应同时检测和治疗幽门螺旋杆菌。
【关于检测:呼气试验不能代替胃镜检查】
胃镜检查是幽门螺杆菌检测的常用方法之一,但自从知道了C13呼气试验可以检测幽门螺杆菌,绝大多数患者选择了呼气试验。需要强调的是呼气试验可以准确的测定胃里有无幽门螺杆菌,但并不是说呼气试验可以取代胃镜。一些不恰当的宣传,如“轻轻吹口气,就能查胃病”误导了不少病人。这种宣传广告,偷换了概念,扩大了呼气试验的功能,呼气试验只能检测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呼气试验阴性不等于没有胃病。
呼气试验是仅针对幽门螺杆菌的检查,而胃镜除了检测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判断胃内炎症、溃疡、息肉或肿瘤等情况。得了“胃病”光做一个呼气试验不能准确判断是何种胃病,只能知道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到底是因为溃疡导致的疼痛还是肿瘤导致的需要胃镜检查才能明确。“胃病”种类病因繁多,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病”之间不能简单地直接划等号。因此呼气试验不能替代胃镜检查,诊断患何种胃病,还需要胃镜检查。
总结:幽门螺杆菌检查阳性,以下人群推荐治疗:胃癌高危人群、胃癌家族史、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胃粘膜病变严重、消化不良、长期服药抑酸药、需要长期服用非甾体消炎药、残胃、胃MALT淋巴瘤、心理负担大的人。如果没有这些情况,不必太担心,定期观察(胃镜)即可。
下次,遇到有人问你“幽门螺杆菌阳性,要不要治疗呢?”把本文转给他看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