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肝炎(简称丙肝)是病毒性肝炎的一种,是由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导致的肝脏炎性病变。公众对乙型肝炎(简称乙肝)都较熟悉,对丙肝则可能比较陌生。根据我们在国家八、五科技攻关研究的数据,我国人群丙肝感染率约为3%。据此推算,我国约有4千万丙肝感染者。丙型肝炎也是严重影响我国公众健康的重要传染性疾病。武汉同济医院感染科赵西平
和乙型肝炎相似,丙型肝炎主要经血液途径传播。输血和使用血制品曾是丙肝传播的主要途径。自开展义务献血和献血员丙肝筛查以来,此途径已经得到有效控制。目前最主要的是通过破损的皮肤和粘膜导致的血液暴露传播。其中最常见的是静脉共用注射器吸毒。此外,共用剔须刀或牙刷、纹身、穿耳孔以及医源性血液暴露等均有潜在传播丙肝的可能。性接触传播主要见于性乱者。也可经母婴传播,但几率不高。日常工作接触一般不会传播。
感染丙型肝炎病毒后,不论男女老幼,大多数人会形成慢性感染。感染后较长时期可无症状,肝功能也正常,但血液中丙肝病毒标志呈阳性。大约十年后则出现肝脏损害,表现为乏力、倦怠、消化道症状,以及肝功能异常。再经过约十年,一部分患者可能发生肝硬化甚至肝癌。
丙肝的诊断主要通过抽血检测丙肝病毒抗体和病毒基因。当发现肝功能异常且丙肝抗体呈阳性,应及时检测病毒基因。检测病毒基因不但可以使丙肝确诊,而且可据此决定是否需进行抗病毒治疗。一次检测阴性并不能排除丙肝,有时需多次反复检测。一旦确诊,就应考虑进行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丙型肝炎的发现虽然只有不到二十年的时间,但丙型肝炎的治疗进展迅速。丙肝的治疗一般采用长效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治疗疗程与病毒基因型有关。由于长效干扰素价格昂贵,经济压力较大的患者可以考虑采用普通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通过治疗,超过半数患者可达到持久缓解甚或治愈,效果明显好于乙肝。因此积极治疗可有效阻断丙肝病情的进展。此外,一些新药正在不断开发中,有些已经在进行临床实验,不久就会造福于广大患者。
由于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供丙型肝炎的预防,从传播途径着手是预防丙肝传播的重要环节。积极推行义务献血、加强血液筛查、减少医源性传播已经显著降低了丙型肝炎的传播。远离毒品、健康的性行为、不共用剔须刀和牙具等则对我们个人防护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