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上经常遇到一些病人诉腰痛,偶尔放射到臀部和腿,但要说具体到哪一块又说不清楚,特别是影像(腰椎CT和核磁共振)又没有明显的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的征象,这时就要考虑“椎间盘原性疼痛”了。
椎间盘原性腰痛的临床特点:
1、久坐不能是常见的主诉,当采取端坐位和前倾位时疼痛加剧,特别是前倾坐位时,此类患者常常不到半小时就会因为疼痛加重而由坐位变换体位。
2、疼痛部位,一般局限于下腰部中线区,常放射到臀部和双下肢。腰3-4间盘常放射到小腿前部,但不向下肢后面放射;腰4-5多局限于大腿前面,可伴有或者不伴有大腿后面或小腿疼痛;腰5骶1常位于大小腿后面。臀部、髋部、腹股沟区或者下肢的疼痛可来自椎间盘后部纤维环病变,而不累及神经根;
3、疼痛的时间。为持续性,静息痛,但多在体力活动后加重,但卧位休息时常不能立即缓解;
4、疼痛的性质。缺乏特异性,为自发行胀痛。臀部和下肢表现为沉重感或者抽筋,下肢的反应性疼痛不同于腰椎间盘突出的放射痛,查体时多无神经根损害的阳性特征。
5、体检棘突部位有深压痛,棘突旁压痛不明显。
诊断:间盘造影目前唯一能够确诊并指导下一步治疗的方法。在透视下用针穿刺达椎间盘中央,继而注射照影剂,如果患者出现与通常发作部位、性质、程度相似的疼痛,则称为“一致性疼痛”(concordant pain)。患者要在注射照影剂后2小时内送往间盘造影检查室(CT间盘造影),否则照影剂可能已经消失。核磁共振T2像上有低信号改变。
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治疗包括保守和手术治疗。保守治疗有卧床休息、牵引、按摩、腰围制动以及药物治疗。据文献报道有半数5年后症状逐步缓解。如症状反复发作,持续1年以上,椎间盘造影阳性,保守治疗无效者可考虑切除椎间盘植骨融合稳定脊柱。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