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占骨科门诊的1/4,是造成腰痛、腿痛的主要原因,且近年来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该病呈上升、年轻化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及工作。笔者将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方法总结如下,便于广大患者选择。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大致分为三类:非手术治疗、微创治疗和手术治疗。
一、非手术治疗
约80%~90%的患者经过系统的非手术治疗能取得良好效果。腰椎间盘突出症保守疗法最基本的是卧床休息,还包括各种牵引疗法、按摩推拿、针灸、理疗、内外用药及椎管内药物治疗等,其基本治疗机理是通过降低对椎间盘的压力、改变突出物顶点与神经根的接触、改善椎管内外的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及水肿等达到治疗目的。
其适应证为:初次发作的患者;虽多次发作但症状较轻,神经功能无明显障碍,影像学突出物较小;因全身性疾病及局部皮肤疾病而不能施行手术者。
二、微创治疗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微创手术方法主要有经皮化学溶核术、经皮臭氧注射术(PLMOL)、经皮椎间盘内电热疗法(IDET)、经皮等离子髓核低温消融术(CN)、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经皮穿刺椎间盘摘除术(PLD)、经皮椎间盘自动切吸术(APLD)、经皮穿刺内镜下椎间盘摘除术(AMD)、后路内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ED)等,其中前七种可归纳为经皮的间盘内“盲切”疗法,后两种可归纳为经皮间盘内外的镜下手术。
上述前七种的“盲切”疗法,属于盘内微创手术,其治疗原理基本上为经皮穿刺入间盘的中心区内,通过药物、温度、激光等的物理化学作用,将椎间盘固化、溶化、汽化,或者置入切吸器械将椎间盘移除,实现椎间盘总体积的缩小,使椎间隙变窄、神经根松弛、起到间接减压的目的,不是直接减压。其优点是对椎管内组织无干扰,无椎管内瘢痕形成及神经根粘连等并发症,缺点是无法对神经根行直接彻底减压。
其适应证为:急性单纯性、包容性椎间盘突出(后纵韧带和纤维环未破裂),其中IDET及CN最适合于椎间盘源性腰痛、PLDD最适合于年轻的膨出型患者。
MED手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伤口比上述方法大一点,但适应症也大大扩大,甚至可以治疗部分非包容性椎间盘突出甚至钙化的椎间盘突出。
三、手术治疗
根据手术的大小和切除范围分为开窗手术椎间盘摘除、半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全椎板切除椎间盘摘除术。现在做椎间盘突出已很少做全椎板切除。
适应证为:病程超过半年;经正规保守治疗至少4周,症状不缓解;疼痛特别剧烈,病人无法入眠及难以活动,处于强迫体位者;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综合症者;合并椎管或侧隐窝狭窄者;影像学资料显示为椎间孔内或极外侧型椎间盘突出者。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