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介绍,每到冬季来临,尤其是碰到雨天气,医院老年骨折患者就会明显增加。冬季骨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原本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骨折后,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疼痛,而且长期卧床又可诱发褥疮、脑血栓、尿路结石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在冬天尤其要谨防骨折。
老年人为何冬季易骨折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为什么老人冬天易发生骨折呢?彭昊教授介绍这是因为:
行动不便。冬季老年人大多穿衣臃肿,行动不便;加上雨天气多,容易发生跌倒损伤。寒冷天气使老年人原本已经退化的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运行更不灵活,增加了骨折的可能性。
起夜次数增多。冬季夜晚漫长,老年人往往要多次起夜,由于尚不清醒,卫生间地面太滑,一旦失去平衡摔倒就易受伤,这类原因导致的骨折在冬天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骨质疏松。冬季日照时间短,老人户外活动减少,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帮助钙质吸收的活性维生素D转化减少,引起钙吸收不良,加重骨质疏松过程,使骨骼强度下降,往往造成老年人一摔跤就骨折。
太婆比爹爹更易骨折下大,李婆婆慌着到学校给孙儿送衣服,结果不慎摔倒,右髋剧烈疼痛。到医院一查:右髋部(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彭昊介绍,髋部骨折、椎骨骨折和桡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三种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常发生在老年女性身上,所以又被称为“老太婆骨折”。
彭昊指出,老年女性确实更容易骨折,其危险性约为男性的3倍,这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而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质量将急剧下降,由于骨质疏松而有骨折危险的高达40%。而男性则一般要到60岁左右,其骨质量才会缓慢下降。因此从总体上而言,太婆比爹爹更易发生骨折。
另外,老年女性除了防范跌倒外,日常生活中在做下蹲、起床、上下楼梯等动作时也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导致骨折。
老年人骨折莫进误区彭昊介绍,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其治疗程序和预后都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异。一旦骨折后,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骨折后,莫长期卧床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过去很多老人一骨折就认为肯定要卧床“正骨”、“愈合”,但是彭昊指出,长期卧床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是增加老人骨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老人骨折后应依病情积极做内固定等相应手术,一般术后3-10天就可下床活动。因为长期卧床会进一步降低老人的血液循环,同时,长期卧床也易使心脏缺氧,诱发心肌梗塞。
骨折未愈,动还是不动?
很多老人骨折后急于活动受伤部位,以尽快恢复。彭昊指出,动还是不动,需要根据骨折部位确定。
椎骨骨折的老人不能站和坐,未愈擅动可能会造成驼背、甚至瘫痪。但四肢骨折的老人,除被固定的部位外,应尽可能多活动未被固定的部位如手指、足趾,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并有助于缓解疼痛。
骨折后莫“大补”
骨折后有人说喝骨头汤、服钙片,多多益善,其实并非如此。骨折后的愈合是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大量补钙不但对骨折愈合不利,反而有害,会增加肾脏负担。病人长期卧床,肾脏排尿不畅,过多钙盐沉积还易产生尿路结石。
因此,骨折后可适当喝骨头汤(每周1-2次即可),适当多吃些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猪皮、鱼胶,含钙磷较多的蛋、鱼虾、牛奶、豆制品等食品,以及维生素C、水果和蔬菜等。但不应偏食,应注意全面营养。
冬季让骨折远离老年人(2007-01-23 08:58:5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16日的一场大,让江城各大医院的骨折病人骤增,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当天接治的骨折病人就多达24人。据该院骨外科主任彭昊教授介绍,每到冬季来临,尤其是碰到雨天气,医院老年骨折患者就会明显增加。冬季骨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原本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骨折后,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疼痛,而且长期卧床又可诱发褥疮、脑血栓、尿路结石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在冬天尤其要谨防骨折。
老年人为何冬季易骨折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为什么老人冬天易发生骨折呢?彭昊教授介绍这是因为:
行动不便。冬季老年人大多穿衣臃肿,行动不便;加上雨天气多,容易发生跌倒损伤。寒冷天气使老年人原本已经退化的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运行更不灵活,增加了骨折的可能性。
起夜次数增多。冬季夜晚漫长,老年人往往要多次起夜,由于尚不清醒,卫生间地面太滑,一旦失去平衡摔倒就易受伤,这类原因导致的骨折在冬天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骨质疏松。冬季日照时间短,老人户外活动减少,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帮助钙质吸收的活性维生素D转化减少,引起钙吸收不良,加重骨质疏松过程,使骨骼强度下降,往往造成老年人一摔跤就骨折。
太婆比爹爹更易骨折下大,李婆婆慌着到学校给孙儿送衣服,结果不慎摔倒,右髋剧烈疼痛。到医院一查:右髋部(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彭昊介绍,髋部骨折、椎骨骨折和桡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三种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常发生在老年女性身上,所以又被称为“老太婆骨折”。
彭昊指出,老年女性确实更容易骨折,其危险性约为男性的3倍,这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而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质量将急剧下降,由于骨质疏松而有骨折危险的高达40%。而男性则一般要到60岁左右,其骨质量才会缓慢下降。因此从总体上而言,太婆比爹爹更易发生骨折。
另外,老年女性除了防范跌倒外,日常生活中在做下蹲、起床、上下楼梯等动作时也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导致骨折。
老年人骨折莫进误区彭昊介绍,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其治疗程序和预后都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异。一旦骨折后,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骨折后,莫长期卧床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过去很多老人一骨折就认为肯定要卧床“正骨”、“愈合”,但是彭昊指出,长期卧床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是增加老人骨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老人骨折后应依病情积极做内固定等相应手术,一般术后3-10天就可下床活动。因为长期卧床会进一步降低老人的血液循环,同时,长期卧床也易使心脏缺氧,诱发心肌梗塞。
骨折未愈,动还是不动?
很多老人骨折后急于活动受伤部位,以尽快恢复。彭昊指出,动还是不动,需要根据骨折部位确定。
椎骨骨折的老人不能站和坐,未愈擅动可能会造成驼背、甚至瘫痪。但四肢骨折的老人,除被固定的部位外,应尽可能多活动未被固定的部位如手指、足趾,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并有助于缓解疼痛。
骨折后莫“大补”
骨折后有人说喝骨头汤、服钙片,多多益善,其实并非如此。骨折后的愈合是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大量补钙不但对骨折愈合不利,反而有害,会增加肾脏负担。病人长期卧床,肾脏排尿不畅,过多钙盐沉积还易产生尿路结石。
因此,骨折后可适当喝骨头汤(每周1-2次即可),适当多吃些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猪皮、鱼胶,含钙磷较多的蛋、鱼虾、牛奶、豆制品等食品,以及维生素C、水果和蔬菜等。但不应偏食,应注意全面营养。
冬季让骨折远离老年人(2007-01-23 08:58:50)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16日的一场大,让江城各大医院的骨折病人骤增,仅武汉大学人民医院骨外科当天接治的骨折病人就多达24人。据该院骨外科主任彭昊教授介绍,每到冬季来临,尤其是碰到雨天气,医院老年骨折患者就会明显增加。冬季骨折已经成为威胁老年人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
原本体质较差的老年人骨折后,不仅要承受巨大的疼痛,而且长期卧床又可诱发褥疮、脑血栓、尿路结石以及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严重时可危及生命,所以老年人在冬天尤其要谨防骨折。
老年人为何冬季易骨折调查发现,老年人在冬季骨折的发生率比其他季节要高出24%。为什么老人冬天易发生骨折呢?彭昊教授介绍这是因为:
行动不便。冬季老年人大多穿衣臃肿,行动不便;加上雨天气多,容易发生跌倒损伤。寒冷天气使老年人原本已经退化的骨骼、肌肉以及神经系统的运行更不灵活,增加了骨折的可能性。
起夜次数增多。冬季夜晚漫长,老年人往往要多次起夜,由于尚不清醒,卫生间地面太滑,一旦失去平衡摔倒就易受伤,这类原因导致的骨折在冬天也占了很大一部分。
骨质疏松。冬季日照时间短,老人户外活动减少,紫外线照射不足,体内帮助钙质吸收的活性维生素D转化减少,引起钙吸收不良,加重骨质疏松过程,使骨骼强度下降,往往造成老年人一摔跤就骨折。
太婆比爹爹更易骨折下大,李婆婆慌着到学校给孙儿送衣服,结果不慎摔倒,右髋剧烈疼痛。到医院一查:右髋部(股骨颈)骨折,需要进行人工关节置换。彭昊介绍,髋部骨折、椎骨骨折和桡骨骨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三种骨折,尤其是股骨颈骨折常发生在老年女性身上,所以又被称为“老太婆骨折”。
彭昊指出,老年女性确实更容易骨折,其危险性约为男性的3倍,这与女性本身的生理特点有关――女性在绝经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更易导致骨质疏松和代偿性骨质增生,而骨质疏松是导致老年人骨折的重要原因。研究表明,女性绝经后第一个10年骨质量将急剧下降,由于骨质疏松而有骨折危险的高达40%。而男性则一般要到60岁左右,其骨质量才会缓慢下降。因此从总体上而言,太婆比爹爹更易发生骨折。
另外,老年女性除了防范跌倒外,日常生活中在做下蹲、起床、上下楼梯等动作时也不要过快过猛,以免导致骨折。
老年人骨折莫进误区彭昊介绍,老年人骨折发生后愈合速度慢,其治疗程序和预后都与年轻人有较大差异。一旦骨折后,老年人尤其应注意以下几点:
骨折后,莫长期卧床俗话说,“伤筋动骨一百天”。过去很多老人一骨折就认为肯定要卧床“正骨”、“愈合”,但是彭昊指出,长期卧床会引发严重并发症,是增加老人骨折致死率的重要原因。
老人骨折后应依病情积极做内固定等相应手术,一般术后3-10天就可下床活动。因为长期卧床会进一步降低老人的血液循环,同时,长期卧床也易使心脏缺氧,诱发心肌梗塞。
骨折未愈,动还是不动?
很多老人骨折后急于活动受伤部位,以尽快恢复。彭昊指出,动还是不动,需要根据骨折部位确定。
椎骨骨折的老人不能站和坐,未愈擅动可能会造成驼背、甚至瘫痪。但四肢骨折的老人,除被固定的部位外,应尽可能多活动未被固定的部位如手指、足趾,因为这样可以有效地促进肢体末梢血液循环,消除肿胀,并有助于缓解疼痛。
骨折后莫“大补”
骨折后有人说喝骨头汤、服钙片,多多益善,其实并非如此。骨折后的愈合是受多因素影响的过程,大量补钙不但对骨折愈合不利,反而有害,会增加肾脏负担。病人长期卧床,肾脏排尿不畅,过多钙盐沉积还易产生尿路结石。
因此,骨折后可适当喝骨头汤(每周1-2次即可),适当多吃些富含胶原蛋白的猪蹄、猪皮、鱼胶,含钙磷较多的蛋、鱼虾、牛奶、豆制品等食品,以及维生素C、水果和蔬菜等。但不应偏食,应注意全面营养。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