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年的临床工作中,我们发现了一些青少年因为非常严重的尿频、尿急、尿痛、血尿、排尿困难、急迫性尿失禁而就诊,但却不能用常见的泌尿外科疾病诊治思路去解释和治疗。在详细采集了病史和分析后,发现他们都具备一个隐密的共同特征:长期吸食毒品K粉(氯胺酮)。我们的研究团队发现并报告了这一特殊的泌尿系统损害――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ketamine associated urinary dysfunction,KAUD),这种在特定社会环境下出现的全新疾病逐渐清晰地呈现在泌尿外科医生的面前,并呈现出愈演愈烈的态势。然而,其背后又有太多的未知与疑问等待我们去探索和发现。
K粉学名氯胺酮,现在多用于各种表浅、短小手术麻醉、小儿的诊断性检查麻醉及全身复合麻醉。1978年Siegel首先报告了美国旧金山和洛杉矶市的氯胺酮滥用病例,氯胺酮作为毒品滥用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在欧美开始流行,从2001年开始,K粉跃升为香港滥用药物之最,同期开始流入内地,在夜总会、迪厅等地下交易使用,随着价格的不断下降,我国近年以K粉为代表的新型毒品滥用现象呈急剧增多趋势,并具备下列特点:①药物使用的普遍程度急速攀升;②消遣性的服用药物行为在青年及青少年中愈趋广泛;③滥用人群出现低龄化趋势,以青少年为主体,最低龄的仅12岁。根据国家禁毒办、公安部禁毒局2011年1月22日公布的数字,2008年国家掌握的“90后”吸毒人员1.7万人,2009年迅速增至3.7万人,1年内增长115%,其中60%以上滥用的是氯胺酮。虽然国家尚未公布近1年的数据,但我们可以清晰地理解这些数字仅为冰山一角。
我们认为,KAUD是一种以下尿路症状为首发临床表现的全尿路损伤,如果不加任何干预及戒断,其疾病进程为:LUTS→膀胱肌层及间质损害→膀胱/输尿管纤维化→梗阻性肾病(和/或间质性肾炎)→CKD→ESRD→死亡
作为一种在全新的社会环境下出现的新型疾病,氯胺酮相关性泌尿系统损害的研究具有强烈的社会价值。隐藏的KAUD患者数量众多,并且这一群体在飞速增长。由于药品的成瘾性,多数患者根本无法戒除氯胺酮滥用,于是序贯进入下尿路损伤、肾功能损害这一不可逆的过程,当发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将必须终身接受肾脏替代治疗。而这些患者多集中于青少年人群,沉重的经济负担及长期低下的生活质量,必将导致社会公共医疗资源的极大浪费及国家医疗投入的沉重负担,增加社会不稳定因素。
由于疾病的隐秘性,KAUD在很长时间阶段未被广泛认识及承认。KAUD最早于2007年在加拿大及香港报告,2008年我们最先在中国大陆发现并报告了这一特殊的泌尿系统损害,并开展了一系列的研究,包括:疾病的临床特征、诊断方法、影像学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并开展了基础研究。研究结果为国家卫生部、公安部所参考及采用,为国家卫生决策制定,毒品检测管理提供了科学有效的依据。
2001年国家药品监督局将氯胺酮列入二类精神药品管理,2003年国家公安部将K粉正式列入毒品范畴(公禁毒[2003]481号文件),国家卫生部(卫计委)于2012年10月向社会正式发布了疾病诊疗方法。有关该疾病的疾病编码制定、治疗方法等一系列相关公共卫生问题正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重视。
看看这样一个病例:
患者,男,22岁,6个月前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呈进行性加重,近1月余白天每隔约半小时需小便一次,每次尿量20~40ml,夜尿平均10~20余次,每次尿量约10 ml,间断全程血尿及排尿困难,每次排尿时需下蹲,且排尿呈滴沥状。饮食尚可,睡眠差,近2年来体重减轻约12kg。
查体:耻骨上膀胱区压痛,余无明确的阳性体征。
病史补充:否认冶游史、外伤史、过敏史,有长期使用新型毒品史(K粉)4年,自诉已戒断2周。家族无遗传病史及类似病人,周围人群中有类似患者。反复出现耻骨上区及上腹部剧烈疼痛。既往按慢性前列腺炎及泌尿系感染治疗,效果欠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