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周炎,全称是“肩关节周围炎”,是肩关节周围肌肉、韧带、肌腱、滑囊、关节囊等软组织损伤、退变而引起的关节囊和关节周围软组织的一种慢性无菌性炎症。50岁左右的患者多见,故又称“五十肩”。因患病以后,炎症导致关节内外粘连,从而影响肩关节的活动,似被冻结或凝固,故称“冻结肩”、“肩凝症”。
通常起病缓慢,少数患者可急性起病。病程较长,病程一般在1年以内,较长者可达到1-2年。多因肩关节慢性劳损、退变,受凉等因素引起,部分患者继发于颈椎病,类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外伤或外固定过久等。
临床表现
通常起病缓慢,可有劳损、受凉等诱因,初期主要表现为肱二头肌腱、冈下肌腱或肩峰下滑囊等部位疼痛,活动时加重,休息或热敷可缓解。随病情进展,疼痛范围可发展至颈、肩胛部及上臂,通常不累及前臂及手部。可呈中度至重度疼痛,夜间加重,甚至痛醒。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以致肩关节活动减少,肩周围软组织广泛性粘连而使关节活动受限,以外展,后伸,上举,外旋、内旋障碍最明显,如不能梳头、洗脸、穿脱衣服,患侧手不能摸背等。病程较长者,可引起三角肌、肱二头肌、肱三头肌等肩周肌肉萎缩及肱骨骨质疏松。
诊断依据
1、肩周疼痛。慢性起病,病程较长,肩周疼痛,活动时加重,可有喙突、结节间沟、肩峰下、冈下肌腱等部位压痛。
2、肩关节活动受限。肩关节活动时疼痛加重,主动及被动活动范围均受限,以外展、后伸、上举受限为甚。
3、无关节周围红肿、发热,无肘关节远端麻木、无力等症。
辅助检查:肩关节正、斜位X线片;肩关节MRI平扫;血常规,ESR,CRP等。排查关节脱位,占位性病变,以及结核、化脓性关节炎等。
治疗原则:消炎镇痛,恢复关节功能。
治疗方法
1、给予消炎镇痛药物及活血镇痛药物或外用药膏治疗。局部热敷。加强功能锻炼。
2、疼痛严重者可行肩周阻滞,臭氧注射等治疗。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免疫力低下患者(如糖尿病,年老体弱者等)肩周阻滞后应口服抗生素3天预防感染。
3、肩关节粘连者需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或静脉全麻下行肩关节手法松解术。术后加强患肩功能锻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