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肿瘤性天疱疮是近20年来逐渐为人们认识的一类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疾病,该病伴发多种淋巴细胞增生性肿瘤,如Castleman瘤、淋巴瘤、胸腺瘤、白血病等。表现为皮肤和黏膜出现广泛而严重的水疱、糜烂和其他皮损,也可伴发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和重症肌无力等内脏损害,国外报道病死率79%~90%不等。我们在国内首次报告本病病例,并第一次在国际上证明伴发的肿瘤细胞能够分泌致病抗体,特异地识别皮肤的自身抗原,导致了皮肤黏膜损害,研究成果发表于柳叶刀(Lancet)杂志上。这是我国皮肤科学界首次在这本国际顶级医学杂志上发表论著。在此基础上,又初步确定了针对自身抗体的抗原表位,并据此制订了治疗方案,目前已诊治70余例患者,长期随访病死率已下降到50%以下。使我国在此疾病的理论研究及临床诊疗水平上居于国际领先地位。
自身免疫性大疱性皮肤病是累及皮肤的一类自身免疫病,主要包括天疱疮、大疱性类天疱疮等,是一组重症皮肤病,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较高,是皮肤科研究领域中的重点。由于致病抗体识别的自身抗原局限于表皮或表皮与真皮交界处的一种或几种蛋白,易于取材和观察,因此成为研究自身免疫病致病过程的一扇大门。而天疱疮的一种──副肿瘤性天疱疮的致病抗体被证实来自肿瘤,这使得这一疾病模型成为研究自身免疫病发病机制那扇大门的一把钥匙。我们正在进行的副肿瘤性天疱疮动物模型及大疱性类天疱疮靶向治疗的研究将有助于进一步揭示这一类疾病发病与防治策略中的奇妙环节,更为解决这类病人的痛苦带来希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