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是便秘治疗中的重要辅助手段。常见的治疗便秘的药物包括泻剂、软化剂/润滑剂、胃肠动力药物以及微生态制剂。
1、泻剂:最常用的治疗便秘的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的不同可分为容积性泻剂、渗透性泻剂和刺激性泻剂等。使用泻剂治疗便秘时应注意以下几点:慢性便秘首选容积性泻剂(膨松剂)和渗透性泻剂,仅在必要时使用刺激性泻剂;使用泻剂后症状有改善者应维持最小剂量或逐渐减量,不能突然停止;如超过1周仍不能纠正便秘,应仔细寻找病因。
常见的渗透性泻剂有山梨醇和乳果糖。这类药物在肠道不被吸收,具有高渗透性,增加肠腔内水分,刺激肠蠕动,并可通过大肠杆菌作用分解发酵,生成乳酸等各种酸性代谢产物,具有渗透效应,使结肠内水分增加,大便软化。
聚乙二醇4000(福松)是新型的容积性泻剂,有人将其归类于渗透性泻剂,但实际上聚乙二醇在肠道内是通过氢键固定水分子使水分保留在结肠内,增加粪便含水量,恢复粪便体积和重量,促进排便的完成,并不改变肠道的渗透压,不被结肠内细菌分解产气,不出现纤维素和糖类泻剂可能导致的腹胀或胃肠胀气,不导致水盐代谢紊乱。
乳果糖和聚乙二醇都是常用的缓泻药物,临床应用表明二者治疗慢性便秘安全有效。
2、软化剂或润滑剂:常见的软化剂或润滑剂有开塞露和石蜡油。这类药物可刺激结肠收缩并软化大便。但灌肠引起反射性排便是一种临时性治疗措施,不宜长期使用,经常灌肠可产生依赖性。
3、胃肠动力药物:胃肠动力药物亦是便秘治疗中的重要治疗方法,目前临床常用的胃肠动力药物主要为西沙比利,通过刺激肠肌间神经丛释放乙酰胆碱而促进横结肠运动增加。但选择性差,其他治疗无效时可以试用,不做为常规用药。
4、微生态制剂:关于微生态制剂对便秘的作用,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认为肠道微生物的缺失导致了肠道形态学和功能的异常;嗜酸乳(酸)杆菌或双歧杆菌可缩短无菌动物移行运动复合波的周期,同时刺激小肠传输;健康个体和慢性便秘患者肠道微生态的差异主要是梭菌属和肠细菌数量的增加,双歧杆菌和乳酸菌数量的减少。但是这些生态失调是便秘的继发表现,还是是导致便秘的因素尚不明确。另有研究显示,添加双歧杆菌属在健康人群和便秘人群均可以促进结肠传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