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对称性、多关节受累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疾病,其关节呈慢性、进行性、毁损性受累,如未适当治疗,病情会逐渐发展,最终导致关节畸形、功能丧失,是我国主要的致残性疾病之一,给患者家庭及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
一、发病机制
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比较一致的观点认为是由遗传背景、环境因素及免疫紊乱等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二、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在人群中发病率约0.3%左右,国外报道类风湿关节炎高发年龄在50-60岁,国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显示女性患者发病高峰年龄在35-44岁,男性患者在55-64岁。多数类风湿关节炎病人以隐匿性、亚急性的方式起病,在出现明显关节症状前可有数周的低热、全身不适、疲乏无力、体重下降等前驱症状,以后逐渐出现典型关节症状。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表现在个体上差异很大,呈异质性发病,大多数病例呈慢性、进行性反复发作,最终可导致关节结构破坏,从而影响关节功能。
1、晨僵现象
晨僵是指在晨间起床后关节有僵硬感不适,活动后症状减轻,活动时间称为晨僵持续时间。其实,晨僵不仅仅表现在晨间起床时,在长时间静止不动后也可出现类似症状。其机制在于在长时间静止后,存在关节炎的关节囊中会积聚大量关节液,导致关节活动不利,而在活动时,由于关节的伸屈运动增加了关节囊的挤压作用,从而增加了对关节滑液的吸收,会逐渐恢复其关节的活动程度。在其他的关节炎中也会有晨僵现象。只不过以类风湿关节炎为代表的炎性关节炎晨僵表现的更突出一些。晨僵出现在95%以上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晨僵持续时间的长短能够预测关节炎症的轻重程度,常被作为观察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性临床指标之一。
2、关节的肿痛及压痛
关节痛/压痛是最早的症状,受累关节的皮肤可出现色素沉着。关节肿胀则是因为关节腔内积液或关节周围软组织炎症引起,表现为关节局部的肿胀、局部皮肤温度增高。需要注意的是关节痛不等于关节炎,关节肿胀才能够称之为关节炎。
3、关节畸形
见于中晚期患者,主要是因为骨质破坏(或/和)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受损使关节不能保持在正常位置,导致关节不同程度的畸形,最常见的是掌指关节的半脱位和手指的尺侧偏斜,近端指间关节过度伸展,使手呈“天鹅颈样”及“纽扣花样”表现。重症患者关节出现纤维性或骨性强直,致使生活不能自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类风湿关节炎“鹅颈”畸形
4、其他特殊关节受累的临床表现
类风湿关节炎除了累及常见的外周关节外,还可累及一些少见关节,如:颞颌关节是最常见受累的特殊关节,约25%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有颞颌关节受累,表现为颞颌关节疼痛,严重时可有张口受限。(颈部)寰枢关节也是类风湿关节受累的特殊关节,临床表现为颈痛、活动受限,甚至因颈椎半脱位而出现脊髓受压,导致指端麻木,严重者可导致高位截瘫。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