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 PRT) 是指起源于腹膜后间隙的,非实质性脏器肿瘤或转移性肿瘤。由于其位置深在,且症状隐匿,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时往往肿瘤已较大。巨大肿瘤(直径>15cm)常与腹膜后血管及脏器关系密切,手术难度大,如何安全切除肿瘤是临床热点问题。
CT 和MRI 检查可明确肿块的边界、邻近脏器受侵犯程度及肿瘤与大血管之间的关系。某些原发性腹膜后肿瘤在CT上的特异性表现,对于定性诊断也有重要价值。因此,CT和MRI已成为决定手术方式及评估手术可切除性的可靠手段。磁共振血管成像(MRA) 和CI血管成像(CTA)三维成像使血管结构显示更为直观和全面,清晰显示PRT与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门静脉、肾动静脉及髂动静脉等重要血管的关系,比血管造影(DSA)更具有优越性。
在某些有邻近脏器压迫症状,尤其是有胃肠道压迫症状或泌尿系统压迫症状的PRT患者中,术前除了B 超、CT 等检查外,还应行消化道和静脉肾盂造影检查以明确有无消化道及输尿管受累。这些影像学检查对于指导围手术期准备、决定手术方式,尤其是恶性肿瘤是否需要联合切除脏器有重要意义。只有掌握这些影像学资料,手术中才能胸有成竹,反之,则无法安全的实施高难度的手术操作[图1]。
术前除了重要的影像学检查,还应特别重视围手术期的准备。应准备充足的血源、血管外科器械,可能联合切除部分胃肠的病人应完善术前清洁肠道准备,对可能切除一侧肾脏的病人术前需了解对侧肾功能情况,对病灶累及输尿管的病人术前输尿管插管有利于保护输尿管。
对年老体弱、全身营养情况差的患者,术前应给予静脉营养支持。本组患者术前常规行肠道准备、配对血型、留置深静脉导管、放置导尿管,对怀疑肿瘤累及或压迫输尿管者术前行输尿管插管,术前有严重贫血,低蛋白血症者应予以纠正。
合理的手术径路和肿瘤分离技巧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PRT的手术径路应满足手术需要的大切口,正中切口是较为理想的选择,它可以从剑突下直至耻骨联合上,还可以加做左右横切口,以充分显露。位于腹部左侧的肿瘤,应切开降结肠外侧的腹膜,将降结肠连同系膜与肿瘤分开翻向内侧,从此间隙分离解剖肿瘤,位于右侧的肿瘤亦以此法分离肿瘤。应避免从肿瘤表面直接切开腹膜,这样可能损伤小肠和结肠系膜血管。
手术切口足够,显露良好,在直视下操作,沿良性肿瘤包膜分离或在恶性肿瘤假包膜内分离切除肿瘤,出血少,对完整切除肿瘤也无影响。分离解剖肿瘤及周围组织和脏器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由外到内、由浅入深的原则,随时注意解剖变异,尤其是重要血管及其分支的走向。肿瘤巨大、基底部黏连甚紧、无法显露时,为避免深面大血管损伤,可在靠近基底部用手指小心行钝性剥离,此时手感及熟悉重要血管解剖极为重要,避免暴力分离肿瘤基底部。对巨大囊性,可先吸出瘤内液体,便于手术操作。遇到分离困难及解剖不清晰时,可改向另一方向进行分离。
主动的和有计划的联合脏器或血管切除,是提高手术安全性和肿瘤切除率的有效手段。作者将腹腔血管和脏器分为三大类:I类结构是指一旦损伤可危及病人生命并必须修复的结构,包括肠系膜上血管(门静脉)、腹主动脉以及肾静脉开口以上的下腔静脉。
II类结构是指可以联合切除,但可能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结构,包括肝外胆管、脾脏、一侧肾脏、输尿管、十二指肠以及胰腺;III类结构是指可以安全切除,一般很少发生严重并发症的血管或脏器,包括腹腔干、脾脏动静脉、肾静脉开口以下的下腔静脉、部分空回肠、结肠、肝脏、肾上腺等,结扎脾静脉时一定要同时结扎脾动脉,但脾动脉可以单独结扎。脾动静脉结扎时要确保胃短血管完整,否则,要行脾脏联合切除。肾静脉水平以下的腔静脉常有较丰富的侧支循环,可以手术切除。切除肾静脉水平以上的下腔静脉需进行血管重建。左肾周围侧枝循环丰富,左肾静脉可以结扎。
受累下腔静脉的手术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单纯修补术适于下腔静脉壁缺损较小(一般小于血管周径的1 /4),用5-0 Prolene线连续缝合关闭缺口,术后无须抗凝;
(2)单纯下腔静脉部分切除、残端结扎术适用于腹膜后肿瘤累及肾静脉以下下腔静脉,在肾静脉以下结扎下腔静脉,血流可通过丰富的侧支循环回流而无须重建,切除下腔静脉范围应上起肾静脉入口下至髂总静脉分叉,保留双侧髂总静脉汇合部,下肢血液通过髂内静脉代偿途径引流;
(3)下腔静脉部分切除、血管移植术适用于下腔静脉合并双肾静脉回流受阻者。腹膜后肿瘤或其转移的淋巴结累及腹腔干和/或肝总动脉时可行腹腔干和/或肝总动脉切除,而不必重建,因此类脏器具有丰富的侧支循环,并不影响肝、胃、脾的供血。
无论腹腔干切除还是肝固有动脉切除,术中一经发现肝的供血有障碍,则应重建肝动脉。门静脉、肠系膜上静脉缺损在2cm以内,可行端端吻合,游离肝周韧带和松动肠系膜根部,使吻合口无张力。超过者应行血管移植,移植血管可以采用自身的左肾静脉、大隐静脉、股静脉、颈内静脉以及异体冷藏血管。大血管或脏器破裂后被迫联合切除增加了术中风险和修复难度,应该尽量避免。
腹膜后巨大肿瘤的切除是一种非常规手术,尽管充分准备,有时也难免发生术中意外大出血。
常见原因如下:
(1)术中误伤大血管破裂出血,如腹主动脉、下腔静脉、髂血管、肠系膜血管;
(3)肿瘤切除之后大面积瘤床出血。发生大出血时,术者要镇静,立即以手指或纱布纱垫压迫止血,判明出血原因,切忌盲目钳夹,以免出血更加凶猛或腹膜后器官误伤。必要时要以延长切口,充分显露。如患者出现失血性休克症状,应快速补充血浆、红细胞、代血浆以及进行其他抗休克措施,切忌在生命体征不稳定的情况下“浴血奋战”。
若为大血管破裂出血,用无创钳控制破裂,直视下缝合修补。有时巨大的腹膜后肿瘤切下后,瘤床出血尽管采用局部血管缝扎或各种止血材料,仍无法控制。此时最简便有效的止血方法,就是用填塞法止血,即使用长纱条(如子宫纱垫)填压创面,尽快结束手术。切记准确记录填压的长纱条或纱垫数,并将纱条一端置于切口外,术后7~10 d开始逐步拔除。
相关文章